“我考上211了,4k生活费不过分吧”,江苏女孩吐槽父母太小气
开心田螺
2025-09-25 04:32:06
0

孩子考上好大学,往往会成为父母的骄傲。可谁能想到,有些时候情况会反过来,一些孩子竟然会用自己考上的大学,来要挟自己的父母。

在他们看来,好像自己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才好好读书的,所以父母理应为自己的“付出”给些好处。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非常畸形。这背后其实能看出来,从小的奖励教育,让他们养成了比较功利的心思。

“我考上211了,4k生活费不过分吧”,江苏女孩吐槽父母太小气了

就连一些211院校的优秀学生,也没能逃过这种奇怪的逻辑,甚至还让他们自私的心态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演变成对父母一味地索取。

在他们眼里,学习不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自己的未来,反而更像是一种和父母“交换”好处的筹码,只要达到了父母期待的目标,就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有个江苏的女孩子,最近就因为上学的事特别不开心。现在大学录取结果都出来了,马上就要面临开学上大学的问题,一个关键的事也摆在了她面前。

上大学后每个月的生活费该定多少。江苏的家庭大多经济条件不算差,她的父母也有一定经济实力。

不过今年报考大学时发生了一件事,当时父亲非要让女儿报考一所离家很远的大学,还提出每月给4000块生活费作为筹码,让女儿答应这个报考选择。

可等女儿真的考上了这所大学,满心期待地想让父亲兑现承诺时,父亲却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一会儿说自己有个同事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

每个月才花2000块;一会儿又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得给爷爷奶奶生活费。这些话让这个江苏女孩心里特别失望。

她很清楚,父亲说这些话就是故意讲给她听的,意思很明确:上大学后不可能给她每月4000块,最多2000块,而且觉得2000块已经足够用了。

因此这个女孩子对父母的“小气”感到特别失望,她觉得自己都按父母的要求,考上了这所离家很远的大学,凭什么父母不兑现承诺给她4000块生活费?

而且她考上的还是一所211大学,提点过分要求不行吗

“211”这三个字的含金量,按理说应该没什么可质疑的。这件事也引发了网友们非常激烈的讨论。

有一部分网友完全站在她父母这边,他们觉得每月4000块的生活费,就算是对985学生来说也不现实,甚至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更何况现在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就算是211毕业,难道就能保证刚工作每个月能赚4000块吗?

可这个女孩子也不是会轻易妥协的人,她直接反讽这些网友说:“难道你们工资都没4000,看到我的生活费比你们高,就破防了吗?”

她始终觉得自己占理,因为是父亲先主动答应给4000块生活费的,而且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达不到这个水平,父亲当初也不敢随便夸下海口。

其实这件事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面对成年或即将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快要上大学的孩子,千万不要开空头支票、许下山盟海誓般的承诺。

做任何决定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为了激励孩子学习,就用金钱过度诱惑,让孩子眼里只看到钱和利益,变得不再考虑家庭、不顾及亲情与理解。

如果教育变成这样,显然是失败的。而且还有一点很尴尬,家长千万别指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主动体谅家庭的难处、分担父母身上的重担。

对他们来说,上大学后能拿到的那点生活费,更多时候是用来在同龄人面前“耀武扬威”、满足自己面子的。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扬州大学签13个博士,年薪35...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高校之间对于优秀人才的争夺可谓是硝烟弥漫。近日,扬州大学在这场人才争夺战...
中原油田党校承办华北石油工程公... 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通讯员 张国伟 吴庆霞 王子妗 9月7日,中原油田党校承办了华北石油工程公司为...
教育应摒弃体罚,回归育人本质:... 在当今社会,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老师打孩子这一现象仍时有发生,而这一行为实际上已经触...
【潇湘晨报网】“家”点精彩 “... 秋意渐浓,时光清浅。茶陵县机关幼儿园2025年秋季家园共育系列活动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如期展开。我们怀揣...
“我考上211了,4k生活费不... 孩子考上好大学,往往会成为父母的骄傲。可谁能想到,有些时候情况会反过来,一些孩子竟然会用自己考上的大...
用书搭建回归课堂的缓坡 暑期的余温尚未散尽,新学期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从假期的闲散自在切换到开学后的有序节奏,许多学生心中难...
荒唐! 大学老师为保住饭碗,拉...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大学本应是知识的殿堂、学术的净土,是培养人才、追求真理的神圣之地。大学老师,尤其...
首批海外人才实习生 拿到成都企... 今年夏天,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南芳参加成都市2025年海外人才实习生计划后表示:“成都是我职业发展...
北京市教委公示10个中外合作办... 按照《教育部国际司关于开展2025年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通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现对2025年度参...
想要情绪自由?来看看清华女博士... 作者:杨帆 从独行到同行,真诚是她在清华找到归属感的“必杀技”。她叫戴锦卉,是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协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