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8月的来临,高考录取工作正稳步推进。对于2025届高考生及其家长而言,这个月有诸多关键事项需要密切关注,它们关乎着考生能否顺利开启大学生活。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梳理8月高考生需要留意的几大重要方面。
01
高职录取进程需盯紧
8月上中旬,普通高职(专科)批录取工作火热进行。各省份录取时间安排虽存在差异,但大致集中在这一时间段,考生和家长务必密切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具体录取时间安排。
录取期间,考生可通过本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渠道,如考试院官网、官方手机应用程序等,凭借自己的考生号、身份证号等信息,查询录取状态。录取状态通常包括“自由可投”“已投档”“院校在阅”“录取待审”“录取”等。若显示“录取”,则恭喜考生已被高校成功录取;若长时间处于“自由可投”状态,考生需及时关注后续征集志愿信息,抓住补录机会。
02
别错过征集志愿的“二次机会”
各批次录取过程中,部分高校可能因招生计划未完成等原因,进行征集志愿。这对于尚未被录取的考生而言,是极为珍贵的“二次录取机会”。
征集志愿的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在某一批次录取结束后的1-2天内就会开始。比如,7月底至8月初进行的专科提前批录取结束后,若有征集志愿,可能很快就会公布相关信息。考生和家长需时刻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发布的征集志愿通知,了解参与征集志愿的高校及专业、招生计划数、填报时间及要求等关键信息。
填报征集志愿时,考生要结合自身成绩、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因素,合理选择志愿。由于征集志愿竞争同样激烈,建议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适当降低预期,增加志愿的合理性和保障性,提高被录取的概率。
03
警惕招生诈骗,守护升学希望
高考结束后的招生季,也是招生诈骗的高发期。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渴望升学的急切心理,设置各种骗局。常见的招生诈骗手段包括:谎称有“内部指标”“特批指标”,可帮助考生低分上名校,以此骗取高额钱财;假冒高校招生人员,发送虚假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缴纳学费;以“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义,行诈骗之实。
为避免上当受骗,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牢记所有招生信息均应以本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发布为准,对于来源不明的招生信息,切勿轻信。正规高校录取不会通过私人社交账号、不明链接等非官方渠道通知,也不会要求提前缴纳费用。若对招生录取存在疑问,应及时拨打本省教育考试院或报考高校的官方咨询电话核实。
04
了解资助政策,求学之路无忧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国家和高校设有一系列资助政策,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8月,各高校会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详细的资助政策材料。常见的资助项目包括:
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申请,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财政补贴。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其生活费用问题,资助标准分为不同档次。
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勤工助学:高校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学生通过劳动获得一定报酬,缓解经济压力。
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应提前了解这些资助政策,按照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如低保证、特困救助供养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证明材料等。入学后,根据学校安排申请相应资助项目,确保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高校同步开通热线电话,电话号码与每日开通时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