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子在全国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从软件设计到集成电路,从智能汽车到水利创新,“摘金夺银”的亮眼表现,不仅勾勒出学校工科领域的硬核实力,更彰显了其“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深厚底蕴,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生动范本。
南信大的工科实力,正以“赛事成果”为镜稳步攀升。在软件领域,第十四届“中国软件杯”全国总决赛中,学校两支队伍脱颖而出,斩获 1 项全国一等奖、1 项全国三等奖,指导教师刘文杰还获评 “优秀指导教师”,该赛事作为全国 A 类竞赛,吸引 800 余所高校 5604 支队伍参赛,南信大的表现印证了其软件学科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集成电路领域更具亮点,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上,学校 “光谱智维” 团队勇夺 Robei 杯全国一等奖,另有两支队伍获全国三等奖,学校获 “优秀组织协同奖”;值得一提的是,该赛事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吸引超 500 所高校 2.5 万余名师生参赛,南信大的成绩凸显其在 “芯片强国” 战略背景下的学科适配力。
在智能与测绘领域,南信大同样表现抢眼。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学校摘得 3 项全国一等奖、5 项全国二等奖,其中微缩电磁组和微缩光电组还获分区赛冠军;2025 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学校斩获专业组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8 项、二等奖 13 项,获奖数量居江苏省参赛高校首位。而在更高层次的研究生赛事中,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南信大狂揽 6 项全国一等奖、5 项全国二等奖,“KunRobot” 队更是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斩获最高荣誉 “研电之星”,这也是学校近 5 年第 3 次获此殊荣,充分体现其工科人才培养的阶梯式成长。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南信大“五位一体”双创教育体系的坚实支撑。学校以“双创教学”为基础,2025 年学校已获国家级竞赛奖项 513 项、省级奖项 1616 项,从 “中国软件杯” 到水利创新大赛,赛事覆盖工科全领域,形成 “以赛促学” 的良好氛围;以“科创平台”为依托,集成电路学院统一组织参赛队伍选拔与培训,测绘大赛团队借助“线上参赛 + 线下评审”平台保障竞赛质量,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载体;以 “双创机制” 为保障,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理论创新与实际落地的闭环。
这些高水平赛事,更是南信大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纽带。无论是对接集成电路产业需求的集创赛,还是以 “智慧水利创新” 为主题的水利设计大赛,赛事内容均紧密贴合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方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学生们在备赛过程中,不仅锤炼了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更培养了团队协作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恰好契合 “新工科” 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