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坐拥民营经济活跃的泉州、数字经济蓬勃的福州、旅游胜地厦门,2024年GDP总量位列全国第八。在这片经济热土上,高等教育同样呈现独特生态——厦门大学以“南方之强”稳居龙头,地方院校则通过差异化路径寻找生存空间。
近期,最新发布的《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科学出版社出版)显示,厦门大学以全国第20名、7星级评价继续领跑,福建师范大学(71名)、福州大学(72名)、福建农林大学(95名)、华侨大学(113名)紧随其后。
值得关注的是,福建师范大学以全省第二的成绩巩固师范教育优势,闽南师范大学(323名)与宁德师范学院(441名)分列第十一、第十九位,展现出地方院校的突围智慧。
福建师范大学排名第二
福师大以全国第71名的成绩稳坐福建高校亚军,其师范底色与新兴学科交织出独特竞争力。该校基础教育学科实力雄厚,语文、数学等师范专业录取分数线连续十年超本一线50分,培养出全省60%的特级教师。
而在转型路上,福师大玩起“跨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与京东方共建实验室,研发的柔性屏技术应用于华为折叠手机;旅游管理专业师生设计的“数字世遗”系统,让三坊七巷的古老建筑在元宇宙中“活”了过来。2025年,其“两岸文化融合研究院”获批国家级平台,成为对台教育交流的桥头堡。
闽南师范大学第11
闽南师大排名第十一,在省内师范院校中稳居第二梯队。这所扎根漳州的高校,把闽南语研究做成“独家招牌”——开设全国首个“闽南文化与华文教育”硕士点,开发的方言保护APP用户超百万。
更接地气的是,该校与片仔癀集团合作成立“中医药文化学院”,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参与非遗技艺传承。尽管全国排名仅323位,但其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闽南地区中小学教师招聘中占有率高达45%,堪称“地方就业霸主”。
宁德师范学院第19
宁德师院以441名的成绩位列第十九,却在山区高校中杀出重围。背靠宁德时代这棵“大树”,该校锂电新材料专业直接对接产业链需求,大三学生就能进入CATL实验室参与电极材料研发。
更妙的是,依托太姥山旅游资源,其旅游管理专业推出“民宿运营实战课”,学生在周宁云际村经营的茶旅综合体,半年营收破百万。虽然科研实力较弱,但“毕业即上岗”的务实路线,让该校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2%。
值得关注的是,厦门大学作为全省唯一7星级高校,在海洋科学、经济学等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马来西亚分校更成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标杆。而第二梯队的福师大与福州大学陷入缠斗——前者师范特色鲜明,后者工科底蕴深厚,2025年福州大学新增“智能建造”专业,试图弯道超车。
腰部院校中,福建农林大学凭借菌草技术继续领跑农业特色,华侨大学则靠境外生比例(35%)打造国际化特色。
总体来说,在头部高校虹吸效应下,地方院校各显神通。闽江学院(280名)引入微软技术建设“数字福建产业学院”,学生参与开发政务大数据平台;三明学院(349名)聚焦氟化工产业,与三钢集团共建“绿色制造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