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赶紧学啊。”
初二下学期开学的时候,朵拉问物理兴趣班的老师,自己不会微积分没法解答某些物理题时,她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当时朵拉只是涉足过一点三角函数,对高中数学了解不多,更别提微积分这样的大学数学了。
朵拉在小学时自学了初中数学,反复学了整整三遍。这件事让我们全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幅度超前学习并不合适。如果一定要提前学,就必须稳扎稳打,真正让孩子掌握内容。(《》)
因此进入初中后,她就一直按部就班地跟着学校的进度学习,除半本计算练习册之外,没有额外使用其他教辅。
一直到初二下学期,朵拉突然要应对微积分的挑战了。
起因是初一升初二的暑假,朵拉自学了力学。这件事我之前在BetterRead的文章《》中介绍过。她也因此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并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物理兴趣课。
这个兴趣课会讲一些竞赛相关的内容,但和升学选拔完全没有关系。我们更多地把它看作对朵拉自学能力的一种认可,也支持她继续学习。
可是学着学着,朵拉发现自己跟不上了。因为有些题目竟然要用到微积分。
这个兴趣课开课有段时间了,不少同学学得比较扎实,甚至有人早就提前学过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而朵拉是中途加入的插班生,和同学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对话。
就这样,从初二下学期到暑假,朵拉断断续续地学起了微积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给她的支持其实很有限。一方面,她住宿,我们相帮也帮不上;另一方面,考虑到中考,我们更希望她把重心放在校内的学习上。
上一次朵拉提前学还是在小学阶段。那时她学初中数学,是在我们强力推动和监督下完成的。而这一次,她不仅是自学,还是跨幅度极大的超前学习,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观察了整个学习过程,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目标聚焦,降低了难度;二是教材通俗易懂;三是同伴激励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了积极性。
以下分享一下她的学习经历和书单。
只为解决物理问题而学
虽然后来老师在上课时也讲授了微积分知识。但这对朵拉肯定是不够的额,她还是得自己学。
好在只是用微积分来辅助物理学习,就大大缩小了学习范围,也降低了难度。
常见的微积分教材一般有三本: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微积分》、《托马斯微积分》和《斯图尔特微积分》。其中同济版国内用得多,后两本更多被国际学校的学生使用。
但老师向朵拉推荐的是另一本,叫做《Quick Calculus——A Self-Teaching Guide》(《速成微积分:自学指南》)。从书名就能看出,这是一本适合自学的书。
Amazon上也有不少人给予好评,说这本书非常容易上手。甚至有人评论说:“我保证有了这本书,你绝不会把高中时间浪费在AP微积分AB上,因为这本书花几个小时就能覆盖它的大部分内容。(I surely wouldn't waste your high school time taking AP Calculus AB since this book covers most of it in just a few hours of effort.)”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身份特殊。他们不是数学家,而是两位物理学家。
第一位是Daniel Kleppner,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MIT物理系教授,MIT-哈佛超冷原子中心副主任。他也是美国大学物理教学项目的负责人,其最有名的著作是《力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s),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并引进中国。
第二位是Norman F. Ramsey,哈佛大学教授,同样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于198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以想象,由物理学家写的教材,视角自然不同。这本书不像传统微积分教材那样追求详尽,而是侧重介绍核心概念和术语,简单易懂,也非常实用。
用动画视频来理解抽象概念
虽然有了教材,但微积分依然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光靠读书,意味着孩子要独自和纸面上的概念搏斗,会很吃力。所以我建议她去看B站上的数学账号“3blue1brown”(官方网站:https://www.3blue1brown.com)。
3blue1brown原本是YouTube上的一个数学科普与教育频道,由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毕业生Grant Sanderson创立。
它通过直观的动画,通俗易懂地讲解微积分、线性代数、黎曼猜想、几何、微分方程、概率等数学概念和原理,也会涉及AI和物理等相关领域。3blue1brown在YouTube上拥有数百万用户,其在B站的官方账号也有245万关注者。
通过3blue1brown学习,可以直观“看到”导数、积分、级数背后的几何意义,这为理解教材内容打下了基础。从B站的用户评论来看,这些视频对观众的帮助很大。比如《微积分的本质》系列的第一个视频下面就有一千多条评论。
在3blue1brown官方网站上,不仅有视频,还有配套的文字稿,并且文字稿中还穿插互动问答。读者可以看完视频,再阅读文字加深理解、做笔记,然后直接做题,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
用课本来补充高中知识
整个学期,朵拉都是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微积分的。本来学业就紧张,在她有限的自主时间里,微积分也并不是最高优先级——排在前面的还有物理、排球和尤克里里等等。直到暑假,她才每天抽出一小时专门学习微积分。
其实暑假里兴趣班也有了线上课,也会讲微积分。但由于要旅行和上夜校(BetterRead文章《》),朵拉只是断断续续地听了一些。所以她的微积分主要还是靠自学。
这一次,她先用AOPS的课本补充必要的高中数学知识。
AOPS(www.artofproblemsolving.com)是美国的一家中小学数学教育机构,提供线上和线下的课程与教材。朵拉在小学自学初中数学时就用过他家的书。
AOPS的教材讲解清晰,例题解析详尽,还配有高质量的免费题库,非常适合自学。AOPS也有微积分教材,质量不错,但因为朵拉手头已经有主教材,她这次用的是AOPS的Intermediate Algebra(中级代数) 和Precalculus(预备微积分)。
初二下学期朵拉已经零散学了一些高中数学知识,比如三角函数、向量等等,但不够系统。这次她需要快速梳理整本教材,补足微积分学习必需的高中数学知识。
在补完高中数学基础之后,朵拉又学习了老师推荐的另一本微积分教材——Dale Varberg、Edwin J. Purcell和Steven E. Rigdon合著的《微积分》,机械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
相比《Quick Calculus》,这本书内容更全面。暑假时间充裕,朵拉可以学得更从容。而且这本书的中文翻译团队对术语也做了本土化处理,更适合中国学生使用。
用教辅和网课应用实战
但是上述《微积分》教材的题目朵拉做得不多。因为她学微积分,目标很明确:为了听懂物理课、看懂物理书、解出物理题。所以检验她学习效果的方式,还是要回到物理。
这一部分她主要依靠教材和网课。
教材方面,她用的是经典的物理竞赛书——《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因为作者是程稼夫,常被简称为“程力”。
由于出版时物理竞赛不允许使用微积分,这本书中的所有解题方法都避开了微积分工具。但它仍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教材,书中的习题同样可以用微积分来求解。
网课方面,朵拉选择的是全球在线教育网站Coursera上由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开设的力学和电磁学课程。
既然做题就可以验证,为什么还要上网课呢?
因为网课中老师会一步步在黑板上推导所有公式,对提升理解很有帮助。另外,网课题量不少且有一定难度。课程简介中强调,“在课程内容的详细与严谨程度上与莱斯大学校内课程基本一致。”当然作为网课难免有所折扣,但对朵拉来说已经足够。
这门课还提供了免费的物理课本,出自网站openstax.org。
这个网站我之前在BetterRead文章《》中也推荐过。
教材选择可以更灵活
观察朵拉学微积分的过程,我最大的体会是:学一门学科,教材选择可以更灵活。只要适合自己,都可以拿来用。
以前大家选教材,特别强调系统性和配套性,必须严丝合缝一一对应。这种方式对长期深入某个领域确实有利,对老师教学和备课也更方便。
但对自学来说,这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因为自学个性化很强,常常需要试错和调整,教材使用也要更灵活。在《》发布后,一位四年级孩子的家长对我们选的教材表示惊讶——因为我们没选AOPS的小学教材《Beast Academy》系列,而是用了可汗学院的小学课程加AOPS的中学内容。
其实Beast Academy也很不错。两套教材都是AOPS出的,所以不管是AOPS还是培训机构,都会打包推广销售。但我家孩子用可汗学院效果挺好,我们就没换。
同样,在物理学习中,我也发现大家对系统性和配套性很看重。
比如公立校的学生大多只看国内教材,国际路线的则只看英文教材。其实国内教材出题丰富多样,国外教材解释概念详细生动,各有优点。我们完全可以兼容并蓄。
另外,由于《程力》书中并没有涉及微积分,有些人就觉得,想用微积分的话就只能去看北大舒幼生教授编写的《力学(物理类)》。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多种方法解题——既可以用微积分,也可以走传统路径。
多种教材混用的做法不仅适合自学,在实际生活中也很常见。因为现实中的学习往往随机性强,我们常会临时需要学点什么并且马上应用,往往得多找几本教材——既有速成型的帮你快速上手,也要有全面型的供你备查。
社交与自主的激励
很多孩子大幅度提前学并经层层筛选直至竞赛获奖,除了兴趣和能力,还有实际的目标;无论是小升初择校、规避中考、高考保送,或者通过强基计划等方式进入更好的大学。
但朵拉更多出于兴趣学习,既没有升学优惠,也没有经历严格筛选。
我们家长还是希望她以校内学习为主,也没有积极鼓励。再加上初中学业紧张,其实她哪怕偷点懒,也没什么后果。
那为什么朵拉还要坚持学微积分呢?
我想首先是因为她受到同学的影响,希望向物理兴趣班的学霸们看齐。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微积分的学习上,她拥有完全的自主权。用什么教材、什么时间学、学到哪里——几乎全是她自己决定。没有什么外在干预。
之前我在写《透析作业》这本书的读后感时,就发现学生在做自主作业时兴趣最大,效果也最好。(《》)
从朵拉身上,我再次看到了这一点。
这样学值得吗?
可能有人觉得,都能学微积分了,是不是说明孩子数学特别厉害?
其实并不是。
朵拉目前也只是刚刚入门微积分。虽然因为学习微积分,她接触到了一部分高中数学知识,但都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
不仅如此,她在物理兴趣班的表现也并不突出。尽管孩子自己很有热情,但我目前没有看出她有什么特别的天赋。
前两天我拿高中数学教材的大纲给她看,问她还记得多少。她说很多都忘了,只有和微积分相关的还有印象。
这才过了几个月!遗忘真是学习最大的敌人。
而且我估计,开学之后她的微积分知识也会慢慢淡忘。毕竟初三学业紧张,课外学习时间也会被压缩。
既然迟早要忘记,那何必花这么大力气学呢?
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会强烈反对朵拉这么做。但现在我的想法变了。
因为我已经看明白了。就算她不学微积分了,也不会把自主时间用于校内学习,而是会用在她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弹琴、打球、做饭等等。
所以,我只要求她把重心放在校内学习上,其他时间做什么则由她自己决定。
更重要的是,学微积分极大增强了她的自学能力,也提升了她的学术兴趣和自信。这三点,可以让她走得更远。
有一天,朵拉学完微积分,心满意足地对我说:“妈妈,我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了。”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以新程,赴新约
下一篇:招聘!怡心骑龙幼儿园“职”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