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适应青年生活方式多元多变,丰富精神文明需求,进一步引领青年成长成才。2024年以来,共青团思南县委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开办青年夜校,为全县青年提供思想进步、兴趣探索、技能培养、社交互动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满足广大青年“充电赋能”需要,“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思南青年生活新模式,“夜校热”解锁青年流量密码。
年夜饭、剪纸。杨梅摄
贴近青年需求,打造成长“充电站”
青年夜校食物制作学习现场。徐鹏飞摄
“下班后除了玩手机还能做点啥?如何‘去班味儿’”?这是部分思南青年所面临的困惑。团县委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社会领域团员和各类职业青年的现实需求与兴趣爱好,发现多数青年渴望社交、寻求归属感,却苦于没有合适平台。针对这一情况,团县委坚持开门办校,创新推出“青年下班,夜校开门”的开课模式,在时间和课程安排上充分贴合青年实际。这一模式让青年在“八小时外”有了更多元的生活探索空间,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注入新活力,有效满足了青年的自我实现需求。
整合多方资源,推出潮流“课程表”
剪纸。徐鹏飞摄
为了最大限度响应年轻人的参与热情,在前期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团县委梳理“青年当下喜爱什么”“青年应该了解什么”,关注当前流行文化及思南本土文化,设计符合青年需求、吸引力强的课程。团县委积极走访辖区内商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先后推出了思南土家剪纸、思南花烛、扎染、瑜伽、健身、烘焙、书法等课程,通过“青春思南”公众号定期发布课程报名公告,每期课程一经推出都受到青年的热烈追捧,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自青年夜校开办以来,已推出50余期课程,吸引1000余人次青年踊跃报名参加。
多方筹措资金,保障长期“续航力”
彩芸艺体舞蹈。徐鹏飞摄
为实现青年夜校的可持续发展,团县委立足团内、面向社会,坚持社会化筹措资金,采用“青年出一点、项目补一点、市场让一点”的方式开办夜校,避免单一“等靠要”。每节课学员自费不超过10元,在不增加青年经济负担的同时,满足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碎片化需求,为夜校的长期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何从“一夜爆红”做到“一路长红”,让青年夜校持续“火”下去?下一步,共青团思南县委将在持续调研青年需求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创新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青年关注和参与,让青年夜校真正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费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