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推动班级管理从“管”向“育”转型,加强集团内资源互通与经验共享,8月29日下午,郑州中学与郑中国际学校联合召开班主任工作规划分享交流会。会议由郑州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静主持,红梅街校区全体教师及郑中国际学校德育工作者共同参与。
郑州中学副校长王静主持会议
育德启智传心法,带班治班授妙招
育人之道,贵在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会议在三位高中部班主任的经验分享中拉开帷幕。
高一年级武花妮老师以“筑基育新,同心致远”为主题,强调高一阶段需重点关注学生的适应与习惯养成。她通过分层设定学习目标、细化行为规范、推行“小组互助学习”及“班级日志互评”机制,并依托家校协同构建立体教育网络,助力新生平稳过渡、树立信心,为其高中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武花妮老师经验分享
“固本强基,聚力前行”,高二七班郭军丽老师聚焦学段“承上启下”的关键属性,将“分层培养”作为破题关键。她在班级管理中创新性地推行“目标分层设计”:为学科优势生定制个性化发展计划,助其向更高处攀登;为潜力生搭建“一对一帮扶”桥梁,帮其补齐短板。同时,以学科竞赛点燃学习热情,以主题班会厚植责任担当,郭老师用“精准滴灌”的智慧,勾勒出“团结奋进、凝聚一心”的班集体图景,为高二学段的稳步跃升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郭军丽老师经验分享
“精准管理奠基础,生涯引领向未来”,高三七班金珂欣老师的分享直击备考关键期核心。面对高压下的高三学子,她提出“双重点”管理策略:一方面以“每日错题复盘”“每周学情分析”“每月模拟诊断”构建精细化备考体系,帮学生精准定位、高效复习;另一方面以生涯规划为引擎,通过学长经验分享、职业体验活动、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将高考目标与长远发展相连,让备考之路成为“明确方向、主动奔跑”的成长之旅。金老师的分享,为破解“备考压力下如何激发内驱力”的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引发高三班主任的深度思考。
金珂欣老师经验分享
老师们认真聆听
接着,郑州中学国际部与郑中国际学校的四位班主任,结合差异化班级特点,从精准支持、文化浸润到情感联结,为“由管向育”的理念注入多元实践智慧。国际教育的舞台上,个性化需求与多元路径是绕不开的命题。郑州中学国际部高慧老师以“聚焦核心挑战,深化精准支持”破题,直击国际部学生“语言能力参差”“升学方向多元”的痛点。她提出的分层语言辅导计划与定制化升学指导,如精密的罗盘,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校准方向,让每一份升学愿景都能找到适配的航道。
高慧老师经验分享
同属国际部的孙冰阳老师,则以“真心、深情与躬行”诠释教育初心。他的班级里,“一对一谈心”是倾听成长的密码,“国际文化节”是打开世界的窗口,“公益志愿服务”是扎根社会的根系。用温度消融文化差异的隔阂,用行动注解“以生为本”的深意,他的分享如春风化雨,让现场老师感受到教育最本真的力量。
孙冰阳老师经验分享
从“管琐事”到“育新人”,关键在文化的引领。郑中国际学校曹晓光老师以“如何从琐事中抽离”为引,铺开“四维文化育人”的画卷:制度文化让班级公约从“他律”变“自律”,物质文化让图书角与成长墙成为无声的导师,精神文化以“团结进取”的底色凝聚人心,行为文化用积分激励点燃内驱力。他的实践证明,当文化成为班级的灵魂,管理便从“疲于应付”升华为“主动生长”。
曹晓光老师经验分享
面对“文科班女生多、男生少”的特殊性,郑中国际学校周世林老师以“打实管理墙,筑牢关系网”给出答案。他深谙文科女生的细腻敏感与男生易被忽视的困境,用“柔性引导”化解矛盾,以“平衡关注”温暖心灵。课间闲聊拉近距离,“堵不如疏”化解纠纷,“性别互补小组”凝聚合力——他将班级营造成“相互托举的大家庭”,让差异化管理成为滋养成长的沃土。
周世林老师经验分享
总结交流凝智慧,擘画育人新蓝图
活动最后,郑州中学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宁纪生对本次培训经验交流会进行了点评总结。充分肯定七位班主任在德育为先、精准施策、活动创新和家校协同等方面的共性亮点,并逐一指出其个性化实践成果。最后,宁主席针对系统性提升班级管理效能提出了四点极具建设性的建议。
郑州中学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宁纪生点评
本次交流会集中展示了郑州中学教育集团在育人模式转型中的多元路径与扎实探索,体现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资源共享、经验互鉴的显著优势。未来,集团校将持续推进“以育促管”理念落地,不断拓宽学生成长路径,为班主任队伍发展与育人模式创新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