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西南大学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西南大学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二年级是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过渡期,孩子从一年级的直观认知转向更抽象的逻辑思维(如乘法、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良好的习惯能帮助他们夯实基础、提升效率。以下从课前、课中、课后、专项能力四个维度,梳理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一、课前:做好 “准备 + 预习”,拒绝 “被动听课”
课前习惯的核心是让孩子带着 “目标” 和 “疑问” 上课,避免注意力分散。
- 固定 “课前准备” 流程,培养条理性
- 提前 10 分钟准备好数学学习用品,形成固定流程:
- 必需品:数学课本、练习本(建议用 “田字格 + 横格” 的数学本,规范数字书写)、铅笔(削 2-3 支备用)、橡皮(无图案硬橡皮,避免分心)、直尺(带刻度,用于画线段、连线题)。
- 禁忌:不带玩具、卡通橡皮等易分心物品;课本和练习本按 “左书右本” 摆放,避免上课翻找浪费时间。
- 小技巧:贴一张 “准备清单” 在书桌旁,让孩子自己对照检查,培养独立性。
- 5 分钟 “轻预习”,抓住重点难点
- 二年级预习不用深入做题,核心是 “认、圈、问”,降低课堂理解难度:
- 认:读一遍新课标题和例题,认识新的数学术语(如 “乘法口诀”“平均分”“余数”),标注不认识的字。
- 圈:圈出课本上的关键数字、图形(如例题中的 “3 个 5 相加”“正方形有 4 条边”)。
- 问:带着 1-2 个问题上课(如 “为什么 3×5 和 5×3 结果一样?”“平均分一定要分完吗?”),并写在课本空白处,课后对照老师的讲解核对。
二、课中:聚焦 “倾听 + 参与”,跟着课堂节奏走
二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约 20-25 分钟,课中习惯的核心是 “主动跟着老师走”,避免 “坐不住、听不清、记不全”。
- “三到” 倾听法:眼到、耳到、手到
- 告诉孩子听课不是 “发呆”,而是 “主动对接” 老师的思路:
- 眼到:看着老师的板书、课件或实物教具(如小棒、计数器),尤其是老师强调的 “重点符号”(如波浪线、△)。
- 耳到:听清老师的 “3 类关键话”——
- 指令话:“打开课本第 XX 页”“请举手回答”;
- 重点话:“这道题要注意……”“这个公式是重点”;
- 提问话:“谁能说说为什么?”(听到后先在心里默默回答,再对比同学的答案)。
- 手到:简单记录 “关键词”,如老师讲乘法口诀时,在练习本上快速写 “三五十五”;遇到不懂的地方,画 “?” 标记,课后问老师 / 家长。
- 主动参与:敢举手、敢表达,不怕错
- 二年级数学需要 “说清思路”(如 “你是怎么算的?”),鼓励孩子克服胆怯:
- 举手原则:“会的举右手,想尝试的举左手”,让老师知道孩子的状态;
- 表达要求:回答问题时说 “完整话”(如 “3+3+3=9,也可以用 3×3=9”,而不是只说 “9”);
- 纠错习惯:如果发现自己或同学错了,举手说 “我有不同想法”,而不是打断别人。
三、课后:落实 “复习 + 作业 + 纠错”,夯实知识不留漏洞
课后是 “消化知识” 的关键,核心是 “先复习再做题,先纠错再巩固”,避免 “盲目刷题、错了就忘”。
- “3 步复习法”:当天知识当天清
- 作业前用 10 分钟复习,效果远好于考前突击:
- 第一步:“过电影”—— 闭眼回忆课堂内容(如 “今天学了 7 的乘法口诀,有 7 句,分别是一七得七…… 七七四十九”);
- 第二步:“翻课本”—— 对照课本梳理重点(如把老师画的重点、自己的疑问再看一遍);
- 第三步:“小提问”—— 让家长或同学抽查(如 “7×4 等于几?用了哪句口诀?”)。
- “作业四规范”:培养严谨态度
- 二年级作业不求快,但求 “规范、准确”,避免 “潦草、粗心”:
- 规范书写:数字写在田字格的 “右半格”,大小均匀(如 “0” 要封口,“6”“9” 不混淆);算式对齐(如列竖式时 “数位对齐”“加号 / 乘号写在左边”);
- 规范步骤:应用题要 “写算式、带单位、答完整”(如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3×4=12(个) 答:一共有 12 个苹果”);
- 规范检查:做完后用 “3 查” 法 —— 查数字抄对了吗?查口诀 / 计算错了吗?查单位和答句全了吗?(可用直尺逐行检查,避免漏题);
- 规范时间:作业时间不拖沓,二年级数学作业建议控制在 20-30 分钟内,若超过 40 分钟,及时分析是 “不会做” 还是 “分心”。
- “错题本使用”:拒绝 “重复犯错”
- 二年级不需要复杂的错题本,核心是 “找到错因、及时订正”:
- 抄题:把错题抄在 “错题本” 上(若题目长,可剪下来贴上去);
- 写 “错因”:用简单的话标注错因(如 “看错数字”“口诀记混”“没写单位”);
- 订正:在旁边写正确过程,并用不同颜色笔标注重点(如 “三五十五”,把错的 “三五十” 划掉);
- 回顾:每周五花 10 分钟翻看错题本,重做一遍错题,确认不再出错。
四、专项习惯:针对二年级数学重点能力强化
二年级数学的核心能力是 “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应用意识”,需针对性培养习惯。
- 计算习惯:准比快重要,熟比多重要
- 二年级以 “表内乘法 / 除法”“万以内加减法” 为核心,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
- 不跳步:尤其是加减混合、乘加 / 乘减(如 “3×4+5”,先算 3×4=12,再算 12+5=17,每步写清楚,避免心算出错);
- 练 “熟练度”:每天 5 分钟 “口算打卡”(如 10 道乘法口诀、10 道两位数加减法),用 “卡片、口算 APP” 等形式增加趣味性,避免枯燥;
- 避 “常见坑”:牢记易错点(如 “0 乘任何数都得 0”“余数要比除数小”),写在便利贴上贴在书桌旁。
- 逻辑思维:借助 “实物 + 画图”,从 “直观” 到 “抽象”
- 二年级孩子抽象思维弱,遇到 “应用题、图形题” 时,习惯用 “具象工具” 辅助:
- 用实物摆一摆:如 “平均分” 问题,用小棒、棋子摆 “每份分几个,能分几份”;
- 用画图理思路:如 “排队问题”(“小明前面有 3 人,后面有 4 人,一共几人?”),画 “○” 代表同学,直观看到人数;
- 说 “逻辑链”:做应用题时,让孩子说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 “买 3 支笔,每支 5 元,付 20 元找多少?先求 3 支笔 15 元,再求 20-15=5 元”)。
- 应用意识:把数学 “用在生活里”
- 避免孩子觉得 “数学没用”,从生活中积累数学感知:
- 购物时:让孩子算 “买 2 块橡皮,每块 1 元 5 角,一共多少钱”“付 5 元找多少”;
- 整理时:让孩子数 “书架上有 3 层书,每层 4 本,一共多少本”;
- 时间上:让孩子看钟表 “现在是 3 点半,过 20 分钟是几点”,理解时间计算。
五、家长注意:避免 3 个 “坏习惯诱因”
- 不包办:别帮孩子收拾书包、检查作业,让他自己承担 “忘带课本、作业出错” 的后果(小后果能帮他长记性);
- 不催促:孩子做题慢时,别喊 “快点!”,而是问 “是不是哪步不会?我们一起看看”,避免因紧张出错;
- 不比较:别拿 “别人家孩子” 比,而是关注 “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吗”(如 “今天乘法口诀比昨天快了 2 秒”),增强信心。
二年级数学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需要 “耐心引导 + 反复强化”,通常 1-2 个月就能看到明显变化。当孩子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后,不仅数学成绩会提升,更会培养出 “主动学习、严谨思考” 的核心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