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高中地理命题
的十宗罪
(不是针对高考)
命题现状
近年来,各地各类测试对原创题占比的要求增加,甚至要求全部题目均原创,因此原创试题层出不穷,并在教辅网站与书籍中广泛传播,为全国师生所选用。题目命制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并在众多命题者的互相借鉴中加强,导致试题的质量参差不齐,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困扰。这些存在问题的试题并未起到锻炼学生、评价学习效果的作用,做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反而让师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将地理称为“玄学”,甚至影响学生对选考科目的决定。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命题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文是在作者头脑一热下写就,列举当今地理命题“十宗罪”,言辞若有过激或不当之处,还望理解与指正。
一、不考地理
试题缺乏地理特色,更像是数学、语文或心理学的考题,考学生会不会算数、能不能读懂又臭又长的题目、会不会开公司、能不能猜对出题人的意图,就是不考地理!考察内容出现偏离,试题缺乏地理特色,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的人也可以作答。
有部分命题人想要体现学科融合的思想,但却喧宾夺主,考察内容重点在其他学科,地理的光辉反而被掩盖了!地理学科的没落,他们负很大责任!
二、偏离本心
不考地理学科重点知识、骨干知识,净考那犄角旮旯的边角料知识,咋的,显得自己厉害,就你能呗?
地理题要考地理,身为学科专业命题者,不能亲自将学科的独特地位埋没!
三、难度失衡
试题难度过高,以显示出题人自己厉害,这年头,出个简单题会让别人看不起咋的?不搞个高大上的理论和数据,就显示不出自己能耐呗?
用学术论文、高大上的学术概念与理论,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题干表述的不知所云,图表复杂到看一眼就头疼,一位博士或硕士花费几年的研究项目,想让高中生几分钟就分析出来,这样的题并不能体现命题人的水平,反倒让人想骂娘。
四、无病呻吟
试题内容空洞,设问敷衍了事,选项滥竽充数毫无依据,缺乏做题和分析的价值和实际意义,为了提问而提问,于丰富知识无功,对实践应用无益,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题做着有什么意义?考了个寂寞,为了出题而出题,无聊透顶,浪费生命!
五、故弄玄虚
典型的有话不好好说,让学生猜谜,拐弯抹角就是暗示,不明明白白的说,为了难而难,气死个人。部分试题过于抽象,缺乏背景铺垫,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
有的时候真想把出题人抓过来问问,这种题你自己能解释通吗???
六、盲目求新
过于追求新颖特色,与常规知识脱节,出题人想咋整咋整,考察一个从未见过、莫名其妙的思考方法,甚至在未有定论之时由命题人自己分析,漏洞百出,主观判断太强,或者考察一个从未见过的思维方法,学生摸不着头脑,认为地理是“玄学”,失去学习信心兴趣和选择意愿。
七、概念混淆
众多试题喜好采用新情境与新概念,但题目对于学生陌生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必须要加以充分的说明。试题缺乏背景材料,影响学生理解和分析,高中学生接触到的世界仅是小小一角,知识储备有限。题目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尤其是新概念,不加解读,界定不清,甚至题目自己都产生混淆的问题,前后不一致,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如“内部交易成本”、“投资风险”、“生态压力指数”等。这么出,不是故意为难学生吗?
八、理解偏差
命题人个人色彩太重,试题风格过于个性化,缺乏客观性。试题中的语义不明确或模糊,导致不同的人可能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误解。
命题人因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命题,先入为主认为试题理解与分析的路径是理所当然,而其他人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误解为其他意思。
但凡找找别的人来做一下,都能发现有歧义吧!
九、文字游戏
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持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而学生总是在审题上出问题。可这真的是学生的问题吗?
诚然,获取与提炼信息也是种能力,但是试题中放置误导性信息、抠字眼,甚至故意设置文字陷阱让学生答错,玩文字游戏、模糊的定义、微小的语义差异,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困惑或误解,影响答题的准确性。这是故意难为学生,太坏了!
十、评价僵化
对于某些试题的答案,标准过于严格或单一,无法容忍学生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
单选题,安排两个极其相似的选项,极具迷惑性,做题全凭运气,逼学生在做题和作弊之间选择了作法!
综合题也是,做题的是生活中的、社会里的形形色色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看法也有差异,而命题者给的答案思路和方向并不全面。
出题人自己的思维受限,最后让学生来买单!
当然,我自己出的题也不一定好,出题的确很难,但希望起码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及时止损!
如果您赞同我的想法,
那就从自己做起,提高原创题质量,
敢于质疑,敢于告诉学生“这题出得不好!”
论说高中地理命题的十宗罪(不是针对高考)命题现状近年来,各地各类测试对原创题占比的要求增加,甚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