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养育阶段,比初中和小学阶段都困难和棘手。
在高中生阶段,随着孩子自主意识的觉醒以及个性的独立,思想的成熟,想法的增多,情绪波动也会比较大。
随着情绪的起伏,就很容易影响学习兴趣,影响心情,会出现跑神和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短暂出现,是正常现象,但一味的逃避和摆烂,就会从假性厌学步入真正厌学,会变得相当棘手。
01
厌学会发生在任何一个阶段,一部分孩子厌学会出现在初高中,少数孩子会出现在小学,但最棘手,最难介入的厌学是在高中阶段。
尤其是对于重点高中的孩子来说,一旦厌学就是一个漫长而棘手的攻坚战。
对于高中孩子的厌学来说,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小学或初中埋地雷,之前迹象不明显或被父母选择性忽略了。
觉得就是孩子心情不好,孩子不努力,孩子太自负,并没有去解码孩子的情绪与压力,也没有去共情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更多的家长看到孩子开始不学习,就各种吵和唠叨以及讲道理或评判。
这样孩子的压力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父母的关注和说教,加重了孩子的内耗与烦躁。
在孩子厌学初期,比如写作业就很烦,一提学习就有点躁,脾气变得很大,一言不合要么沉默,要么跟父母怼。
抱着手机就停不下来时,很可能孩子内心也经历着煎熬和迷茫。
很多时候孩子玩,不学习,并不是内心不想上进,而是心里的想法太多,太杂,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状态。
高中生厌学,不是突发事件,而是长期压抑情绪的集中爆发。
02
家长看到孩子厌学,会经历这个阶段:
刚开始是完全不接受,生气和愤怒,对孩子各种施压和想尽办法让孩子从摆烂中重启。
但往往父母越用力,越焦虑,越病急乱投医,越会让孩子的情绪愈发糟糕。
尤其是在孩子厌学的时候,家长要冷静与平稳。
如果家长做不到冷静,无法释怀自己的焦虑,这时家长需要做的重要一件事是找专业人士协助觉察和分析:
一方面要解离家长自己的情绪焦虑来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疗愈与和解上;
一方面要找到孩子厌学背后的真相,是价值感缺失,还是学习困难,还是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或者是孩子遇到了挫败感后被内耗包围。
在面对孩子厌学问题上,要看到现象,更要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
一般来说,孩子厌学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长期累积和多元形成的,伴随着自信心的崩塌,自我否认的加剧以及自主感,胜任感和价值感的缺失。
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正向的反馈,没有什么成就感,所以才会兴趣尽失,要用摆烂来逃避现实。
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要做到的是不慌,不焦虑和不紧张,从提升孩子的自主意识,胜任感和价值感开始。
03
家长引导孩子从厌学中走出来,说什么道理,用什么方法,都是微乎其微。
没有行动力和完全不配合的孩子,家长用什么方法都暂时会失效。
这时家长要做的是两手准备:
一手来稳自己的情绪,在跟孩子相处时,能有一个和谐良好的沟通,这时孩子才有可能将心里话说出来。
只要孩子不把心事憋在心里,能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卡点,就能对症来针对性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化反应,平和面对。
家长另一手要做好降低期待,接纳孩子的心理准备。允许孩子暂时只能这样摆烂,但对孩子充满信心和信任,在父母的托举与理解接纳之下,孩子一定会重新起航。
这很考验家长的心力与心理能量,以及情绪稳定。
我在娃出现厌学的时候,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全力支持和理解孩子,允许孩子的摆烂状态。同时后退一步,先不去改变孩子,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自己。
学习正念思维,疗愈自己焦虑的状态,让自己不被孩子的情绪带着走,而是用自己的稳定与平和,带着孩子从焦虑和厌学中慢慢回弹。
让孩子去写日记,去跑步,去读书,去骑行,去主动跟同学交往,句句不提学习,但时时都在引导孩子行动,这是打破厌学,重建自信和价值体系的核心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