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区,科技教育已成为
校园创新文化的重要驱动力
一批科技特色学校凭借扎实的课程体系
丰富的实践平台以及优秀的竞赛成果
引领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期,我们将以通州区4所拥有
“金鹏科技团”称号的学校为切入点
陆续展示通州区科技教育领域的丰硕成果
本期,让我们一起探访
潞河中学和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了解其科技教育的创新路径与成果
潞河中学
学校金鹏天文团成立于2011年,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学生金鹏团(天文分团)。目前建有天文台、天文教室、数字天象馆3个专业教室,专兼职教师10人,社员覆盖全校所有年级,是学校最具特色的学生社团之一。学校开发建设了天文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和探究实践性课程,开展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天文团与8所拉手学校,共享资源、共同开展各种天文活动。学校不定期邀请天文领域“大咖”进行天文理论的科普讲座,了解最前沿的天文学动态。
天文团每学年开展多次丰富的校园天文科普和街边天文活动,面向全校所以师生的天文盛宴,同时带动副中心天文爱好者的天文科普。经过学校和专家的培养,学生在天文竞赛领域多次斩获佳绩,在北京市和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和观测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多人次进入北京天文知识竞赛决赛,天文望远镜组装及目标观测、天文知识竞赛、天文摄影、天文论文,潞河学子在各项竞赛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学校模型社团下设航空、海洋、建筑模型等多个分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平台。近年来在“我爱祖国海疆”“驾驭未来”“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等全国竞赛中屡获奖牌,学校凭借卓越的航空科技教育成果和科技教育系统化培养体系,荣获“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称号。
学校机器人社团成立于2006年,以项目教学为主,涵盖Arduino开源硬件、人工智能、工程挑战赛等内容。社团荣获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申请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彰显潞河学子卓越的创新能力。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深耕科技教育,以机器人特色课程为核心,构建了系统化的育人体系。学校开发“智创未来”课程群,将机器人知识融入信息科技必修课及社团活动,实现全校范围内的普及,该课程群获评“北京市高中特色课程”,相关课例荣获全国信息科技标杆课特等奖。
学校注重梯队建设与文化传承,建立了高年级带低年级、毕业生回馈社团的机制,跟踪学生成长,助力其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师资方面,引进20余名双一流高校的硕博毕业生,机器人社团由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知名教练员杨淼负责,他曾获“全国机器人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多次担任市级以机器人竞赛裁判或专家。
近三年来,学校机器人社团荣获国家级一等奖30余项,在2024年和2025年连续两年摘得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FLL项目“创新之星”称号,参赛队员入选我国FLL世锦赛代表队。学校多次成功承办国家级和市级大型竞赛,并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及“京津冀中小学活力社团”称号。
通州区中小学科技教育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竞赛活动为平台
不断拓展科技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我区将继续深化科技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