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野
■近日,河南工业大学与韩国仁荷大学合作申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河南工业大学仁荷理工学院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是学校继与英国雷丁大学、英国班戈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先后举办6个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之后获批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标志着学校在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高质量实施开放办学方面取得了又一历史性突破。
河南工业大学仁荷理工学院开展本科学历教育,首批开设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办学总规模为1080人。每个专业每年招收90人,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招生政策,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学生修业合格后,同时授予河南工业大学相应专业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仁荷大学相应的学士学位证书。
河南工业大学仁荷理工学院的成功获批,既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深入推进“双一流”创建,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同时也是对学校长期以来勤勉不懈,在合作办学领域努力探索与深耕的认可与肯定,对于学校优化合作办学结构、丰富合作办学层次、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和扩大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学校将通过双方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升级与融合创新,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辐射带动作用,为打造一流学科,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拔尖人才,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工业大学,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热点内容
■在9月15日召开的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上,广西发布了《面向东盟“百千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2025—2027年)》,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赋能面向东盟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广西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百千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聚焦国家面向东盟的产业布局、中资企业出海及东盟国家产业智能化升级人才需求,推动区内高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产业联动,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预计未来3年,依托广西高校和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与区外高校及东盟高校合作,通过“人工智能+东盟国家语言+专业”融合培养模式,培养数以百计的数字未来创新人才、数以千计的数字金领人才、数以万计的数字蓝领人才,努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广西样板”。
高校动态
■9月13日,西南财经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深圳市福田区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永强指出,设立深圳高等研究院,是学校响应国家所需、发挥高校所能、契合区域所盼的重大战略举措。研究院将充分借助深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聚焦经济金融前沿、财经科技交叉、高端人才培养与国际化合作,着力打造拔尖人才引育、产教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成果转化三位一体新型高端平台,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注入强劲的“西财动能”。
■9月13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成果发布环节,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纪德奎为“2025年度自主知识体系智能计算研究专项”教师代表颁发立项证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白学军与学校资深教授侯建新共同为《欧洲文明进程》(16卷本)新书揭幕并由侯建新教授向学校赠书。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董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教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韩东育教授、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侯惠勤教授、南开大学翟锦程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多元维度作主旨报告。
■为全面总结上半年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精准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9月12日下午,河南大学召开2025年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副校长苗雨晨出席会议并讲话。研究生院副院长陈会亮、李志芳、李耀分别就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赛事进展、研究生招生等工作作专题汇报,系统梳理了研究生院在各单位培养方案修订、新学期开课排课、以及上学期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国内高校通常做法、学校当前提质进位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本学期相关工作的具体思路。会议指出,各单位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大的选课自主权,培养方案要指向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生院将借助课程的“开放”,提升课程的含金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9月15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工作动员部署会,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等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会议。司林胜系统梳理了学校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的缘起和内在逻辑,并从使命视角、历史视角、现实视角、系统视角、生态视角五个维度,深刻阐释了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强调,推进该项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是深化学校改革既定育人方案的必要之举,是破解学校当前协同育人现实瓶颈的必须之举,旨在进一步畅通专任教师既做“经师”,也做“人师”的育人渠道,进一步贯通学科专业教育与通识素质教育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个性化发展。这项工作并非硬性拓展,而是根本任务之下的一题同答;并非崭新课题,而是形式创新之下的一脉相承;并非另起炉灶,而是既定方案之下的一鼓作气;并非单打独斗,而是资源整合之下的一体推进;并非额外负担,而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之下的一举两得。
■9月12日,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政府三级调研员樊立伟、中原区科技局局长周晓辉、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刚一行到中原工学院龙湖校区,就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副校长瞿博阳出席座谈会并致辞,座谈会由科技处处长段学军主持。会上,瞿博阳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学科布局与科研进展,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中原区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