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泸县六中学区2025年秋季第一次初中联合教研悄悄拉开了帷幕。来自六中、二外、金银学校、方洞中学等六十多位数学和英语老师坐在一起,讨论课堂中那些让我们挠头的问题,到底该怎么破?
这次教研分为三个环节,“同课异构”“专题讲座”和“集中评课”。就是既看课、又听讲、还开口评,让教研不飘在半空,真正落到课堂里、帮到学生身上。
同样一堂课的内容,不同的老师用不同教法拼效果。数学课上,刘昭良老师从“围栏面积问题”出发,层层推进,带学生从“会做题”走向“真明白”;黎雪老师更“潮”,拿出“俄罗斯方块”做教具,拼拼搭搭之间,抽象数学一下子活了起来!英语课上,唐瑞兵老师把听、说、读、写巧妙融合,稳扎稳打练基本功;杨艳梅老师则带着学生“演”起来,课堂秒变小剧场,孩子们想不开口都难!“两位英语老师都贴近学生实情,用不同的方式让课堂活起来,真不不错!”教研员张明星老师评价说。
专题培训会上,魏才秀老师分享的是“双减”之后,课堂怎么变?提问怎么更有效?教学设计如何更清晰?学生怎么才能真正动起来?她捧出自己日常课堂中的“实战干货”,老师们听得直点头。曾建刚老师则贴心提醒,七年级孩子刚上中学,英语教学别急着赶,要陪他们慢慢适应、稳稳过渡。现场有老师忍不住感慨:“这些话太实在了,就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的!”
到了评课环节,县教研员和听课老师对目标清不清晰、过程合不合理、学生反馈怎么样开展点评,优点不夸大,缺点不回避,建议给得实实在在。没有空泛的表扬,只有温暖的共建。“能听到这么多一线老师的真实声音,特别受益!”不少老师这样感慨。
教研要形成闭环,让好方法带得走、用得上。这一次教研,不只看课、听讲,更形成了一套“共备—展示—反思—转化”的完整流程。老师们不再是“旁观看热闹”,而是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带着别人的经验回去。学区陈文才主任说,接下来还会安排转化课、组织复盘研讨、做好经验沉淀,“教研不是走过场,是要让每一份好心思,都真正落地生花。”
通讯员/陈静 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