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遂宁职业学院吉客智能订单班迎来实习考核结果揭晓时刻——陈龙以优异成绩夺得头名,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更令人振奋的是,该班7名学生成功通过考核,正式迈入就业岗位,即将独立承接企业项目,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7名学生毕业即入职,正是学校订单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赋能学生快速成长的有力证明。
订单班:真实项目进课堂,无缝衔接就业岗位
在智能制造实训中心,这位来自巴中市巴州区鼎山镇的大三学生陈龙,正专注地操作CAD软件。脸上常带温暖笑容的他,内心却有着超越年龄的坚定。当初,他选择填报遂宁职业学院,并毅然投身热爱的制图设计,通过学校与吉客智能共建的订单班,提前锁定了企业技术骨干岗位。“从课堂到车间,订单班让我的成长速度远超预期。”陈龙感慨道。而这次考核的优异表现,正是他付出与收获的最佳注脚。
他所经历的吉客智能订单班,将企业的智能生产线协同管理系统项目直接引入日常教学。学生在校接受6-8个月的沉浸式真实企业项目实战训练,重点开展CAD制图、智能设备控制、生产线系统调试等企业真实项目训练,并直接使用公司提供的实际项目图纸和技术标准进行实操演练,毕业即可无缝对接企业真实项目开发。这种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校企联合设计课程、精准选拔学员的“预就业”模式,有效缩短了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期,是遂宁职业学院“订单培养”创新实践的缩影。
(吉客智能订单班)
目前,学校已与美年大健康、重庆京东方、重庆信科通信、青岛海之晨、吉客智能等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各具特色的订单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企业深度介入学生培养,既将“生产线”搬进校园,又推动校企师资双向流动——成果斐然:2025年累计开发校企合作课程23门;190名订单班毕业生中,87人获企业“优秀见习生”称号,19人提前晋升技术主管,平均起薪较普通专业高出35%。
微专业:精准对接产业,撬动就业新赛道
学校紧密围绕遂宁“5+1+N”现代工业体系布局,设置了填补区域空白的护理专业以及全省高职首创的心理咨询专业,有效回应了新兴产业人才缺口。同时,创新提出“模块化微专业”,将传统专业细化为15-20个核心技能单元,实现更精准的培养。如:将开设的护理专业进一步细分为“老年照护”“健康管理”“母婴照护”等护微专业方向。2023级学生张雪在专业分流时选择了“健康管理”方向,随即进入合作企业美年大健康实习,凭借在校期间针对性强、实战化的微专业训练,她迅速适应了岗位要求。而选择“老年照护”“母婴照护”方向的同学则在养老机构、母婴照护中心、社区卫生院实践中,直接服务于老年人和婴幼儿群体,有效提升了专业服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医药卫生学院实训课)
这些“短平快”的微专业精准对接遂宁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提升民生服务水平的双重需求。执行校长刘志东表示,“我们不仅填补了专业空白,更通过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设置始终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生涯导航与访企拓岗:内外兼修,护航成长
对内精细规划。学校构建了贯穿始终的“入学即规划”体系,通过规划锚定方向、技能支撑规划、行业链接未来三阶路径,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陈龙和张雪都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陈龙入学时选择建筑工程技术,通过职业规划辅导精准匹配了兴趣能力,坚定转向机械设计工程师方向,并主动加入订单班;张雪则在专业分流时获得详细的生涯发展指导,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个人特长选择了最具潜力的微专业方向。
学校还积极引入行业资源,邀请多位资深行业领军人物解析趋势,指导学生考取CAAC执照、电工、养老护理员、平面设计师等职业技能认证或行业证,并举办“产业前沿讲堂”开拓视野。
对外则主动出击拓岗。学校建立了“走访-反馈-优化”闭环机制,将企业痛点转化为教学重点。暑期走访苏州地铁实习点发现学生对自动售票系统维护不熟,校企火速联合开发《机电设备模块化维修》微课纳入课程;捕获遂宁建筑企业BIM人才缺口,立即开设专项培训。通过动态调整培养方案,新增“工业视觉检测”等6门课程,真正做到“企业需求即课程起点”。
(交通建筑学院暑期走访)
“从走访挖掘需求,到课程强化技能,再到岗位精准输送,我们让企业用人需求直接驱动人才培养全链条。”理事长余泳表示,校政行企四方协同举办的招聘会同样成效显著,吸引104家企业提供5000余岗位,达成就业意向969人,企业满意度达97.6%。截至目前,全校1611名2026届毕业生实习上岗率已达95.34%。
(信息工程学院暑期走访)
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咬合,让遂宁职业学院成为技能人才成长的“超级孵化器”。当教室变身创新工坊,当企业导师成为课堂常客,这座川中职院正以订单班为桥、微专业为钥、生涯导航为舵,为像陈龙、张雪这样怀揣梦想的青年铺就通往成功的坚实道路,书写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