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楼下的小女孩朵朵,每次放学回家都蹦蹦跳跳的,手里攥着捡来的树叶、画得歪歪扭扭的画,或者是自己折的小纸船,一进门就兴奋地喊“爸爸妈妈快来看”。
她的爸妈总会放下手里的事,凑过去认真听她讲“树叶上的纹路像小血管”“纸船能在水盆里漂好远”,就算孩子的“宝贝”在别人看来很普通,他们也从不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别拿这些没用的东西回家”。
看着朵朵眼里的光,突然明白:家有不扫兴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幸运的事——他们不会浇灭孩子的热情,不会否定孩子的快乐,只会用包容和欣赏,让孩子的童年装满阳光。
1、不扫兴的父母,会守护孩子的“小热爱”,让孩子在兴趣里收获纯粹的快乐
孩子的世界里,总有很多大人觉得“没用”的小热爱: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把泥巴捏成各种形状、对着镜子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不扫兴的父母,从不会用“浪费时间”“脏兮兮”来否定这些热爱,而是会陪着孩子一起探索,让这份热情慢慢发芽。
刘梅的儿子小宇,特别喜欢研究昆虫,每天放学都要在小区的草丛里找虫子,还把找到的蜗牛、蝴蝶装在盒子里带回家。
小宇的爸妈没有说“虫子太恶心,赶紧扔了”,反而给孩子买了昆虫百科全书,陪他一起观察虫子的生活习性,还帮他给蜗牛搭建“小房子”。现在小宇不仅能说出很多昆虫的名字和特点,还在学校的自然课上做了分享,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表扬。
小宇说:“我最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看虫子,他们从来不会觉得我无聊。”
不扫兴的父母,就像孩子兴趣的“守护者”,他们不会用成人的标准评判孩子的热爱,只会用陪伴和支持,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收获满满的快乐和自信。
2、不扫兴的父母,会接纳孩子的“小失误”,让孩子在安全感里敢于尝试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小失误:把杯子摔碎、把饭撒在桌子上、学骑车时摔跟头。不扫兴的父母,从不会因为这些小失误指责孩子,而是会包容孩子的不完美,让孩子知道“犯错不可怕”,从而更敢于尝试新事物。
邻居家的小女孩萌萌,第一次学包饺子时,包的饺子要么露馅,要么形状奇怪,萌萌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说“妈妈,我包得太丑了”。萌萌的妈妈却笑着说:“第一次包能包成这样已经很棒啦,妈妈第一次包的饺子还不如你呢。” 说着就拿起一个萌萌包的饺子,咬了一口说 “味道真不错”。
萌萌听了特别开心,之后每次包饺子都主动帮忙,慢慢的,包的饺子越来越好看。
不扫兴的父母,就像孩子的“安全港湾”,他们不会因为孩子的小失误就否定孩子,只会用包容和鼓励,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让孩子敢于去尝试、去探索,在试错中慢慢成长。
3、不扫兴的父母,会回应孩子的“小分享”,让孩子在被重视中感受到温暖
孩子总喜欢把自己的小发现、小开心分享给父母:“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爸爸,我看到一只特别大的鸟”。不扫兴的父母,从不会敷衍孩子的分享,而是会认真倾听、积极回应,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李姐家的儿子小远,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跟表姐分享学校的趣事:“今天小明给我分享了一块橡皮”“我们班今天上体育课,我跑了第一名”。李姐不管多忙,都会停下手里的事,认真听小远说,还会问他“那你有没有跟小明说谢谢呀”“跑第一名是不是特别开心”。
小远每次分享完都特别满足,脸上挂着笑容。李姐说:“孩子愿意跟你分享,是把你当成最亲近的人,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不扫兴的父母,就像孩子分享欲的“回应者”,他们不会忽略孩子的小情绪、小开心,只会用认真的态度和积极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重视,从而在温暖的家庭氛围里,长成开朗、乐观的人。
写在最后
家有不扫兴的父母,孩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一份被守护的热爱,一次被包容的失误,一场被重视的分享。
他们不会用成人的眼光否定孩子的世界,不会用指责和抱怨浇灭孩子的热情,只会用包容、陪伴和支持,为孩子搭建一个充满爱的“小天地”。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眼里有光,心里有爱,敢于尝试,乐于分享,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带着这份快乐和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