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贵州大学,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所“低调”的高校,甚至连“211”的身份都常常被忽略。然而,这所学校近年来却悄然崛起,成为了不少考研党眼中的“调剂热门”。
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郑强。作为曾经的校长,他用实际行动改变了这所学校的命运,从一度沉寂的“西部211”到如今的潜力股,贵大的故事值得一听。
贵州大学的前世今生:从地方高校到西部211的跨越
贵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最初由贵阳府学堂改制而来。尽管有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贵大的发展并不算突出。直到20世纪90年代,贵州大学才逐渐从地方高校的身份中突围,2004年正式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成为西部地区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
然而,成为“211”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在教育资源本就不平衡的背景下,贵大的发展面临重重困境:师资力量薄弱、学术氛围不足、校风学风不佳,这些问题让它一度被外界评价为“名不副实”。但正是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中,郑强的到来点燃了贵州大学的新希望。
郑强:从东部到西部,他为贵大带来了什么?
郑强教授是国内知名的高分子材料学专家,曾在浙江大学担任重要职务。2013年,他从发达的东部地区来到西部的贵州大学,担任校长一职。当时,很多人都感到惊讶:一个在全国顶尖高校担任过要职的教授,为什么会选择来到西部?而郑强的回答很简单:“西部需要我。”
在贵大担任校长期间,郑强立下了一个目标:“重新再造新贵大。” 这句话不是空谈,他用实际行动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决心。
首先,郑强联合多所中西部高校发起了“Z14联盟”,这是一个由14所西部高校组成的协作网络,目的是为成员高校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通过这个联盟,贵大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逐渐缩小了与东部高校的差距。
其次,他对贵大的校风和学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的贵大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甚至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郑强对此毫不留情地指出:“这样的学风就是对211的侮辱!” 为了扭转局面,他从教师队伍抓起,要求教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他的努力下,贵大的学风逐渐好转,学生们重新燃起了学习热情。
贵大的进步:从“被忽视”到“热门调剂高校”
如今的贵州大学,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默默无闻”的211高校了。近年来,贵大的研究实力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尤其是在农学、工程学、生态学等领域表现突出。随着国家对西部教育的重视,贵大也获得了更多政策倾斜,成为了许多考研学子心目中的“调剂宝藏”。
为什么贵大会成为考研调剂的热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学科实力增长:贵大的部分学科已经跻身全国排名前列,如农业工程和生态学科,吸引了不少优秀学子的目光。
学习氛围改善:郑强校长在任期间推动的学风重塑工作,已经让贵大成为一个更适合深造的地方。
调剂机会多:相比东部高校,西部的211高校调剂名额相对较多,这为考研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从郑强到贵大,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改变
贵大的崛起,离不开像郑强这样的教育家,也离不开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持续重视。如果你正准备考研,或者正在为调剂发愁,不妨关注一下这所“进步显著的西部211高校”,说不定,它就是你实现梦想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