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嘉峪关市第八中学化学实验室的长桌上。韩家爽老师一手执红笔,一手扶镜架,正逐字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页边一行行红色评语简洁而有力:“步骤清晰,数据准确,建议深化反应原理分析”“实验设计巧妙,若能联系生活案例更佳”……桌角整整齐齐叠着三本早已泛黄的教学笔记,扉页上“以生为本,每节课都要经得起检验”的字迹苍劲挺拔,仿佛映照着他二十年如一日的讲台坚守——这是他第五次获评校级优秀教师,也是扎根化学学科教学的第二十个春天。作为学生口中的“引路人”、同事眼中的“老大哥”,韩家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何为“教育家精神”。
创新方法,精准辅导,让学生学会化学、爱上化学
化学,在不少学生眼中是一门充满符号与方程、“抽象难懂”的学科。韩家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教学痛点,自主研发出一套“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教学法。他这样解释其理念:“ 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现象,更要让他们‘看懂’本质。”
在讲授《酸碱中和反应》时,他不仅演示中和反应实验呈现颜色变化(宏观),还借助分子模型软件模拟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的过程(微观),最后引导学生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符号),并延伸至胃酸中和药片的作用机制(生活应用)。这种 深入浅出的教学模式,让 许多学生开始感叹:“原来化学这么有意思!”
除了课堂教学的创新,他还坚持每周四课后开设“ 化学门诊”,针对学困生开展一对一义务辅导。二十年来,他累计义务辅导超 2000小时,所带班级化学合格率连续五年保持在70%以上。“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还没找到的学习方法!”他说,“我要做的,就是点亮那盏灯。”
用真心点燃希望,让教育成为照亮未来的力量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句叶圣陶先生的名言,被韩家爽常常引用。他坚信,“ 每个孩子都是待点燃的火炬”。
他曾遇到一名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化学成绩一度只有18分,对学习充满畏惧与自我怀疑。韩家爽没有放弃,他独创 “厨房化学”实验课,用食醋、小苏打等家中常见物品,带孩子做“自制汽水”“火山爆发”等趣味实验, 让化学从试卷走入生活。他连续三个月每天放学后留校陪她复习,自费为她选购复习资料,甚至在班上设立“今日我主讲”环节,鼓励她为大家讲解简单题目,一步步重建自信。半年后,这名学生成绩大幅提升至优良水平,更顺利考入高中。她在毕业留言中写道:“韩老师让我发现, 化学就在呼吸之间。”
无私奉献、倾囊相授,做团队中的“领航人”
作为化学教研组长,韩家爽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始终不忘提携后辈。他牵头成立“实验创新备课组”,每周五定期开展集体教研,并主动将自己二十年积累的80个创新实验方案、58个精品课件、48篇详细教案和整套中考复习资料全部共享,不做任何保留。
近十年来,他带教的5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其中3人获市级教学竞赛二等奖,2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韩老师陪我们一遍遍磨课,连试剂取用量、板书分区这些细节都亲自示范,”青年教师赵老师感言,“他常说,课堂无小事, 教师的责任心就是学生的未来。”
韩老师说,“ 优秀教师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是带动更多老师、教好更多学生的开始。”擦拭着那些陪伴多年的实验仪器,他的目光一如既往往的坚定,“只要还站在讲台一天,我就要对得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
在嘉峪关市第八中学,还有无数像韩家爽一样的“深耕者”。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用岁月书写坚持,用智慧启迪心灵,用热爱照亮一条又一条年轻生命的成长之路。他们正是“教育家精神”最生动的注脚,是中国新时代教师队伍中最坚实、最温暖的力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在这条大道上,正是千千万万像韩家爽这样的老师,以平凡之躯承载非凡使命,以匠人之心守护桃李芬芳,汇聚成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来源:市第八中学
上一篇:高三了,我还想提高语文成绩
下一篇:警园携手共筑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