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副省卷)
一、“给定资料 1”提到了三条“黄河”,请你谈谈这三条“黄河”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协同发挥作用的。(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 350 字。
【参考答案】
三条黄河分别指:原型黄河、数字孪生黄河、模型黄河。
原型黄河,是治理对象;数字孪生黄河,发挥基础、关键作用;模型黄河,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提供坚实支撑。
做法:
一、落实政治要求。总书记考察黄河作出重要指示,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明确任务目标。通过科技实践探索,实现对黄河创新性的保护与治理,明确以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为建设重点。
三、加强组织保障。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黄河建设规划,明确加快构建四预功能的数字黄河的具体要求。
四、健全管理机制。通过会商预演系统,实现五级联防联动和“四预”模拟推演的过程管理,通过系列程序完成工程险情处置。
五、强化科技引领。建立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开发河务通APP、开展远程巡航监测、搭建自主研发模型平台。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 2”谈谈你对划线句子“只有慢慢发展,慢慢成熟,蓦然回首才会发现不是产业,竟是产业”的理解。(10分)
要求:分析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 300 字。
【参考答案】
一、这句话指的是徐庄“城中村”改造项目所形成的一种遵循事物自然成长的建设理念与方法论。
二、“发展”侧重过程,“成熟”侧重结果,“蓦然回首”侧重被人所感知。
三、“不是产业竟是产业”,指的是改造的目标是建设舒适温暖的生活家园与诗意栖居的心灵家园,而不是打造文旅产业,但结果又成为了文旅产业。
四、要“慢”的原因为:
1.自身特色的形成,需要时间去沉淀。
2.性情涵养,人与情景的交融,需要慢慢培育。
3.文旅内容各得其所,多元业态形成,需要自然养成。
4.环境的自然改造、生态建立,需要精细化运作实施。
5.厚重历史变成当代语言、审美、生活,是一个涵养的过程。
五、“竟是产业”离不开科学理念与规划的引领与实施。
三、今州粮仓计划在园区入口处设立宣传展板。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为展板拟写一篇文稿,宣传介绍粮仓的“前世今生”。(20 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不超过 400 字。
【参考答案】
青砖闪耀历史辉煌,红瓦蝶变文艺华章
傍运河,临良田,青砖红瓦立眼前,是为今州粮仓。
丛江古称今州,米业兴旺、漕舟云集,粮食存储自古有之,具有独特的粮食文化,今州粮仓是丛江粮食文化的重要“见证者”,是从历史演变中向我们走来的华章。
孕育于明朝时期的粮食集散地,滋长于丛江粮食文化的滋养,今州粮仓在落成于20世纪50年代,建成占地136亩,建国后一直承担着粮食储存的重任。
20世纪末,粮仓储量的功能性逐渐弱化,进入多业态分化发展阶段;时代的变迁,粮仓日渐式微,经由精心呵护,“万担仓”被完整保留下来。
为唤醒老粮仓,通过一系列原样原修,价值挖掘等的改造措施,让老粮仓成功苏醒,焕发光彩。
如今,已然蝶变的老粮仓,是多元沟通的理念的标志,是文创集市的阵地,是粮食文化的载体,用新场景、新功能带来新体验,发挥着历史文化资源重要价值。
这里已经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精神粮仓”,从历史中走来的粮仓,不断续写着新时代的故事篇章……
四、如果你是青溪县数据局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材料4”,梳理青溪县数据标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动该县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的建议。(20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有条理;
(2)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4)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问题有:
一、市场需求问题。基础性需求减少,专业化、定制化需求难以满足。
二、竞争力不强问题。专业领域业务承接能力与优质项目竞争能力不强。
三、队伍不强问题,专业技术、商业谈判、市场开拓、业务管理等能力不足。
四、运营能力不足问题,由政策企业帮扶转向市场化运营,能力跟不上市场竞争要求。
五、企业协作不足问题,未形成连片协作产业带,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竞争力。
建议有:
一、强化政策支持。争取西部数据标注基地落地清溪;出台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二、加强人才支撑。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培训服务;鼓励企业外出考察学习;持续发挥社会专业指导力量。
三、推动产业带建设。与邻县协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以点带面、连片协作的数据标注产业带。
四、扩大产业规模。培育本土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合并重组;加强企业间协作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五、集中集约发展:推动产业示范园建设,推动数据标注产学研相结合。
五、事物的劣势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优势,这种转化往往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请你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内容充实;
(2)参考“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 1000~1200 字。
【参考范文】
事物优劣的转化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的劣势与优势常常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化,而这一转化往往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的转化我们就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何为“特定条件”?这个“特定条件”是特定群众需求,是特定产业机遇,是特定资源禀赋,是特定技术水平……这个“特”字,概而言之就是特定时空条件下事物发展所具有的主客观因素的总和。如同数字黄河仿真运行原型黄河,数字技术的成熟就是特定技术条件;如同清溪县发展标注产业,“东数西算”就是特定的政策条件;如同徐庄城中村“不是产业,竟是产业”的改造之路,诗意栖居的心灵家园建设就是特定的需求条件。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优劣势转化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个“能动性”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主动性,这个“能动性”是感知需求、发现规律、捕捉趋势的洞察力,这个“能动性”是驰而不息、笃行不怠、遇挫不惧的奋斗精神。回望历史,没有老一辈革命者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不能变革命的被动为主动;揆诸现实,没有企业家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不能变西方产业打压的劣势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展望未来,没有全体中华子女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抓不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机遇,于惊涛骇浪中共克时艰,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预见力。对于当今的我们来说,既要顺应发展大势,更要洞察劣势中所蕴藏的优势。比如澎湃成潮的科技活水就是黄河保护治理赋予了新优势;比如今州百年粮仓通过修新理念新需求进行改造,让不再具备储粮优势的粮仓实现了蝶变重生;又比如青溪县抓住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机遇,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转型之路,大力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我们只有顺应发展大势,看准与本企业、本地区具体结合的机遇点,才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有“万年太久争朝夕”的行动力。看到而不行动,就会错失良机。比如在黄河治理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也要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建立省、市、县、班、点五级联防联动和“四预”模拟推演的过程管理,才能真正提升黄河治理水平;比如将昔日农民用来交粮的“吸粮房”,改造成今天的品茶空间、剧场、展馆等,才能将粮仓的劣势转化成功能多元化的优势。如果只是看到与想到,而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力,也是不可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力。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一个爬坡过坎的过程,常常还要披荆斩棘、穿越无人区。不管是 生态治理,还是产业发展;不管是民生服务,还是社会治理,都是存在系统性、整体性,必然会遇到政策、团队、技术、资金、市场、文化、组织等诸多的挑战。如果缺乏咬住目标、敢于胜利的意志力,我们就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只有怀揣“慢慢发展、慢慢成熟,蓦然回首才会发现,不是产业,竟是产业。”的理念,才能真真正正地将劣势转化成优势。
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择争朝夕。若问优劣何转换,尽在主观能动里。愿我们在遇见劣势中预见潜力,在遇见“条件”中捕捉机遇,我们的事业必将在波涛滚滚中迎来滟滟随波千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