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一直都是网络上居高不下的话题,而张雪峰的一番话,更是将普通本科生的就业困境推向了风口浪尖。
他指出,今年最难找工作的,不是农民工,不是大专生,更不是985、211毕业生,而是那些不上不下的普通本科生。
这话一出,瞬间让人破防,大家直呼真实!
目前我国的本科生基本可以划分为四个档次:
第一档是985高校毕业生,比如清华、北大、复旦等,这些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拥有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前沿的科研实力。这一类高校毕业的同学,在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许多企业会优先录用。
第二档是211高校毕业生,211工程大学有100多所,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等院校,占全国本科院校的数量10%左右,虽然与顶尖高校相比稍有差距,但整体实力依然很强悍,办学质量高。因此,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依然具备一定优势,有较高的认可度。
第三档是省属重点高校本科生,是由各省级政府重点支持的高等院校,这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具有地域属性,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会有较高认可度。
第四档是普通公办或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属于本科学历的最低端,这些学校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虽然文凭受社会认可,但是相比名校还是逊色了一些,所以没有太大的就业优势,企业认可度相对较低。
张雪峰说的普通本科生难找工作,也主要指的是第四档这部分同学。
为什么说普本生是当下就业最难的群体?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找工作处于“夹心层”,处处碰壁。985、211等毕业生,学历优势显著,不管是进大厂还是进国企,都是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大专生,拥有实用的专业技能,比较务实,愿意从基层岗位起步。只有普本生处于中间层。更令人窒息的是,随着学历贬值的加速到来,在日益挑剔的就业环境下,许多招聘岗位设置“仅限研究生”的门槛,导致很多普通本科毕业生求职艰难。
2、实践能力不足,技能缺乏。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崛起,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旺盛。而很多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滞后,过于偏重理论,给予学生的实习机会很少。当企业急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新兴技术的人才时,普通本科生却因既没有顶尖学府的资源加持,也缺乏职校精准的实操训练,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只能无奈与之擦肩而过。
3、考研、考公、考编之路,困难重重。很多人幻想通过考研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却发现名校研究生在录取时对普通本科生天然存在“偏见”,据了解,二本院校的考研上岸率不足4%,远低于一本院校,更别提985、211了。还有考公考编,本来录取比例就低,竞争激烈还有很多限制,像定向选调生,一般只要985学校的毕业生,这就导致普本生只能参加国考、省考,和越来越多的同学竞争,上岸几率愈加渺茫。
“难”不代表“没路”,困境当前,也有自救突围之路。
1、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别再把自己的专业、学历看的那么重要,是时候转变心态,合理定位个人就业目标,理性调整就业期望了。
2、抓住就业市场的新机遇。目前企业对人工智能、云计算、无人机驾驶等相关科技类人才的需求旺盛,相关行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我们可以把这些热门领域作为自己的目标方向。
3、锻造硬核技能。明确就业方向后,接下来可以聚焦相关领域,通过加职业培训的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4、跨学科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未来,能将传统专业与AI、大数据、跨境需求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将迎来爆发式机遇,可以通过跨学科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将自己打造成具备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拥有不可替代性。
5、重视实践,积累项目经验。项目经验是求职路上的“敲门砖”,一定要格外重视积累高质量的项目经历,通过实习实践,从工作能力方面弯道超车,弥补自身短板。
总之,普本生虽然面临重重就业困境,但不要气馁,只要转变思维,抓住风口,锤炼技能,依然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责编:孟小七
排版:孟小七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