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利广大研究生同学了解各类资讯,迅速get校园内外的消息,研会特别推出“助学信息港”专栏,帮助研究生同学们整理校园内外的各平台信息,精准了解校园内外一周的大事小情。快来看看本周信息吧!
校内通知速览
1.关于2025年中国政法大学秋季外文原版图书书展的通知
2.关于启动2026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赴国(境)外交换生项目的通知
3.关于报名《国际胜任力培养》课程项目的通知
4.关于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2026/27学年法学硕士奖学金项目的通知
校外通知速览
1.关于第四届全国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论坛征文公告(第一轮)的通知
2.关于上海市社会学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3.关于《经济管理学刊》第三届经管学术论坛的通知
4.关于第六届社科法学研习营:“法律人工智能”的通知
5.关于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2025年会征文启事的通知
校内通知
2025·NEWS
一、关于2025年中国政法大学秋季外文原版图书书展的通知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校师生对外文原版图书的需求,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联合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举办2025年中国政法大学秋季外文原版图书书展。
本次书展将汇聚全球各大知名出版社的最新图书,包含Bloomsbury、Bril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Palgrave Macmillan、Taylor & Francis、Wolters Kluwer等多家国际知名出版社的优质外文图书,预计展出数量2500种左右,内容紧扣我校各重点专业研究方向,涵盖法律、哲学、政治国际关系、文化传媒、经济学、管理、历史、文学、语言学、社会科学等学科。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书展现场,为图书馆推荐好书,现场推荐图书更有玩偶、书签、钥匙扣等精美小礼品等着你来领取!
1.时间:
2025年10月9日-2025年10月13日
10月9日(周四)12:00-17:30
10月10日-10月12日(周五至周日)9:00-17:30
10月13日(周一)9:00-12:00
2.地点:
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图书馆
3.参与方式:
(1)现场参与选书荐书(首推)
请将认为图书馆应当收藏的图书信息填在荐购表单上
(2)Email推荐
将选定的书目发送guanyong.ding@cepiec.com.cn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二、关于启动2026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赴国(境)外交换生项目的通知
各位研究生:
为切实贯彻落实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 “双一流”建设,我校将启动2026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赴国(境)外交换生项目遴选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1.项目合作院校
注:各项目接收层次、名额、课程清单、申请条件等详细信息,请登录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学习管理平台”查看。
2.留学期限
2026年春季学期派出,为期一学期。
3.授课方式
线下授课。
4.项目费用
学费:免除(罗美大学项目由欧盟伊拉斯谟+计划资助);
其他:食宿、交通、保险等费用自理。
5.申请、遴选及录取
(1)申请方式
登录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学习管理平台”(http://globalstudy.cupl.edu.cn/)完成校内报名(使用手册详见http://gjhzjlc.cupl.edu.cn/info/1146/9680.htm)。请按平台要求认真填写个人信息、上传相关材料,按优先顺序选择1-3所志愿学校,并务必选择是否服从调剂。
(2)校内报名及遴选
研究生院将根据申请人所在学院审核推荐意见(通过全球化学习管理平台审核推荐)统一组织校内遴选。
各项目校内申请截止日期:10月8日。
面试安排将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
(3)对外推荐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根据校内遴选公示结果向接收院校推荐项目候选人,最终录取结果由接收院校决定。
6.项目咨询
1.研究生院(研究生申请及遴选相关问题):peiyangban@126.com;
2.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项目相关问题):globalstudy@cupl.edu.cn(国际项目)。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
三、关于报名《国际胜任力培养》课程项目的通知
各位同学:
为进一步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及实践,推进我校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工作,我校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与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合作开设的《国际胜任力培养》(Glob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课程项目。项目报名工作现已启动,具体通知如下:
1.项目介绍
(1)背景
我校于2021年入选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常务理事单位。专委会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国际胜任力培养》(Glob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课程项目由专委会与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联合开发,邀请资深国际组织官员及国内外领域界专家学者授课,通过国际组织实务、国际多边谈判、区域国别学、跨文化沟通、演讲及辩论等核心课程讲授,配合经典案例模拟分析、专题工作坊等实务能力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及国际胜任力核心素养。
(2)课程名称
《国际胜任力培养》(Glob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3)面向群体
在读研究生,专业不限。
(4)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胜任力培养 Glob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性质:跨学科选修课
学分:2
课时:32
开课日期:2025年10月12日
结课日期:2026年1月17日
(5)授课形式
课程以线上模式开展,包括录播课及直播课。
授课形式方面,课程主讲教授将通过录播课授课,同时设置思考问题、分析报告等作业,并定时通知进行直播课授课,就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及补充阐明,就思考问题、实践项目作业进行互动交流,以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6)授课内容及师资
课程将从加强积极的国际交流态度的培养、全球视野拓展、提升国际组织相关认知及可迁移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学生国际胜任力的“深层认知”与“核心能力”,特别聚焦中国学生在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中的能力薄弱领域,设置系列讲座课程,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能力,为培养后备人才打好基础。
课程师资包括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联合国副秘书长级别)何昌垂,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区域合作司副司长王之佳,前世界卫生组织伙伴关系与联合国改革协调员、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宋允孚,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院教授Richard Pettinger,剑桥大学社会学社会理论教授Patrick Baert,哈佛大学写作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James Herron等近20位专家学者。
注:课程详细介绍及考核方式等详见原文附件。
2.选课时间和选课方式
(1)选课时间
即日起至10月9日。
(2)选课方式
扫描二维码,填写姓名、学号、学院、培养层次(硕士生/博士生)、联系电话和电邮等信息。
3.咨询
相关问题咨询请联系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联系人:柴老师
电邮:peiyangban@126.com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
四、关于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2026/27学年法学硕士奖学金项目的通知
各位同学:
2026/27学年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法学硕士(LLM)奖学金项目申请工作已启动,具体通知如下:
1.项目简介
(1)专业方向:
LLM (General);
LLM (Asian Legal Studies);
LLM (Corporate & Financial Services Law);
LLM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ology Law);
LLM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LLM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nd Dispute Resolution);
LLM (Maritime Law);
(2)学制:1年,全日制;
(3)授课语言:英语;
(4)项目官网:
https://law1a.nus.edu.sg/admissions/app_periods_forms.html。
2.申请条件
(1)我校本科应届毕业生及在读硕士研究生,且本、硕阶段专业均为法学;
(2)具有良好的英语交流学习能力并满足外方公布的其他申请要求;
注:详细项目信息见全球化学习管理平台内“项目信息表”。
3.专项奖学金
新加坡国立大学将给予至多3名法大学生每人30%的学费减免。
4.申请及录取
(1)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
(2)校内报名:登陆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学习管理平台”http://globalstudy.cupl.edu.cn/完成校内报名(使用手册详见http://gjhzjlc.cupl.edu.cn/info/1146/9680.htm);
(3)外方网申:请于申请截止日期前登录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完成线上申请,申请流程详见https://law1a.nus.edu.sg/admissions/app_periods_forms.html;
注:请同时完成校内报名及外方网申;
(4)奖学金录取:我校将根据申请人提交材料进行校内遴选并根据遴选结果推荐奖学金候选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将根据我校推荐名单作进一步审核。最终录取结果及奖学金结果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确定。校内遴选信息将另行通知。
5.项目咨询
请发送邮件至globalstudy@cupl.edu.cn 标题注明“咨询:新加坡国立大学2026/27学年法学硕士奖学金项目+咨询人姓名”。
6.合作院校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级顶尖大学;是亚洲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Universitas 21等组织的成员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全球第8位,新加坡本国排名第一。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官网
校外通知
2025·NEWS
一、关于第四届全国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论坛征文公告(第一轮)的通知
智能社会是数字化、网络化社会的进阶,是信息智能、物理智能、生物智能等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碳基智能与硅基智能协同发展,人类社会高度智能化的崭新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在智能社会下,人类社会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底层逻辑、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与方式、社会治理的边界与范式等正在并将持续发生颠覆性变革,如何在创新与规范之间寻求平衡,构建兼具活力与韧性的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体系,成为全球共同探索的时代命题。
为汇聚跨学科智慧,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路径,兹定于2025年11月3日-6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全国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论坛暨全国智能社会治理实验讲习班,邀请有关部委领导、知名院士专家、学术界同仁、产业实践者和全国92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相关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实践分享。
1.时间地址
(1)论坛时间:2025年11月3日-6日(3日举办主论坛,4日平行举办学术分论坛与讲习班,5-6日接续举办讲习班。讲习班报名另行通知)
(2)论坛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明湖信创园会议中心
(3)住宿地址:通明湖信创园B区2号楼智选假日酒店(暂定)
2.征文主题
本次论坛聚焦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的关键议题,旨在搭建多学科交叉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解析智能社会的本质特征与演化规律;深入探讨智能技术在社会、组织、个体等层面的应用边界与风险防控机制,探索智能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为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框架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智能社会治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助力形成适应时代需求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征文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智能社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
(2)智能社会的风险、挑战与治理路径
(3)智能社会时代的公共管理
(4)智能技术在公共治理中的应用
(5)智能社会可持续发展
(6)智能社会治理标准化
(7)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优秀实践案例
(8)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的其他重要理论命题
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科技治理、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踊跃投稿参会。经专家匿名评审出的高水平论文将受邀进行论坛论文宣讲,优秀论文推荐至支持期刊。
3.论文投稿要求
本次论坛除特邀嘉宾外,学术论文报告环节所有发言嘉宾均需提交论文。鼓励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研究主体投稿。
论文应系作者原创,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语言为中文。
论文全文投稿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5日。
会议邀请入选论文做现场宣讲,入选通知反馈时间:2025年10月22日前。
提交方式:请以Word格式投稿至thuisg@tsinghua.edu.cn(来稿主题请注明“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论坛投稿”;
论文首页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邮箱、手机号等信息,方便会务组联系。)中文论文撰写规范参照《中国行政管理》或《科学学研究》的投稿要求。
会议宣讲论文将编入论坛论文集(仅供会议交流,不公开出版)。经评审出的优秀论文将予以奖励,并推荐至合作期刊发表(需经期刊二次评审,最终录用结果由期刊决定)。
4.会议费用与会务组
本次论坛不收取参会费用。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会议期间午餐、晚餐有自助餐。
会务组邮箱:thuisg@tsinghua.edu.cn
信息来源: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二、关于上海市社会学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各位社会学界同仁:
在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每一处角落,从智能安防系统守护城市安全,到农业生产中的精准智能灌溉助力乡村发展,其影响力与日俱增。人工智能不仅革新了传统的社会治理手段,还为打破城乡融合发展壁垒、实现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驱动力。所以,就城乡融合发展而言,我们期望汇聚各方观点,探索人工智能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产业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创新路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构建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有鉴于此,上海市社会学学会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拟于2025年11月14日,举办上海市社会学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邀请上海市各兄弟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议题展开学术研讨,以期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年会主题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
2.主要议题
(1)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发展与治理现代化
(2)社会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
(3)县域社会的发展与治理体系
(4)“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
(5)乡村振兴与集体经济发展
(6)基层党建、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建设
(7)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效能
(8)其他有关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议题
3.论文要求
(1)参会论文须未正式发表。
(2)学术规范要求:
①稿件首页应包括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并注明作者职称、单位、邮箱、电话等信息。
②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凡采他人学说,务必注明。
③论文规范及参考文献格式请参照《社会学研究》。
⑤本次年会将根据稿件质量,择优录用,发出邀请函。同时,年会还将组织专家评选优秀论文,并予以表彰。
4.论文提交
①提交时间:请于2025年10月19日前将论文全文发送至:shx_ecust@126.com。
②提交方式:请以附件的形式提交Word格式的文本,邮件主题请注明“年会征文+单位+姓名”。
5.会议时间
2025年11月14日
6.会议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具体地点将另行通知。
7.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杨君;胡开
信息来源:学术会议咨询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三、关于《经济管理学刊》第三届经管学术论坛的通知
为促进经济管理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创新研究,推动前沿理论与当前实践的深度融合,《经济管理学刊》第三届经管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2月初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由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经济管理学刊》编辑部、《经济评论》编辑部承办。
1.征稿主题
本次论坛聚焦数智时代的经管理论与实践研究,研讨新变化、新趋势,探索新路径、新范式,设立以下六大论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新质生产力跃迁视野下的宏观经济
(2)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3)数字经济与治理创新
(4)金融科技与中国特色金融市场
(5)人工智能与管理创新6、消费者行为与数智营销
2.征稿要求
(1)论文须为原创性研究,未在其他期刊或会议发表
(2)中英文论文均可,格式请参考《经济管理学刊》投稿要求
(3)论文长度不少于10000字,以表达充分且简练为准
(4)论文正文需匿名,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单位、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等)请单独提供
(5)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5日
3.投稿方式
4.论文评审
论文评审委员会组织知名学者匿名评审论文,遴选报告论文,并邀请一位作者现场报告交流。报告论文投稿《经济管理学刊》,可优先进入快速审稿流程,获得有条件接受资格。
5.联系方式
邮箱:qjem@qjem.cn
信息来源:学术会议咨询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四、关于第六届社科法学研习营:“法律人工智能”的通知
社科法学研习营是由“社科法学连线”联合相关院校师生共同举办的学术公益活动与学术交流平台,旨在推动更多学子投身于法律的跨学科研究。第一至第五届研习营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线上)举办,均取得了良好反响。研习营先后出版了读本《法律的经验研究:经验与方法》《法学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指南》。
第六届社科法学研习营将于2025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本届研习营的主题为“法律人工智能”。
1.招收对象
(1)具有一定法律经验|实证研究基础的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以及特别优秀的硕士生、本科生。
(2)面向全国高校招收正式学员60名左右。面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校师生,另外招收旁听学员若干名。
2.申请材料
(1)一份个人陈述正文开始应包含如下信息:姓名、年龄、(本硕博)学校、专业、年级、个人照片、电子邮箱、快递地址和电话。简要陈述中应介绍已修相关课程,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兴趣或研究规划,等等。在陈述的最后,应确认在时间上可以参加研习营组织的各项活动。个人陈述文件应命名为:“姓名+个人陈述”,建议提交PDF格式。
(2)一份个人习作习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以是未发表的,也可以是发表的。未发表的文章,将有机会被选入到论文交流会上进行讨论。个人习作文件应命名为:“姓名+习作:文章名”,建议提交PDF格式。
(3)上述申请材料请寄至:lss_2006@yeah.net。申请材料不齐备,将不会进入书面审核。
3.报名截止时间
2025年10月25日(周六)。之后由遴选小组进行书面审核,必要时电话面试。名单将在一周内在公众号公布,并组建微信群。
4.其他说明
(1)研习营不收任何费用,但食宿自理。如有特别需求,主办方可以协助解决。
(2)研习营的最终师资和课程安排,将在11月20日前在相关公众号公布。
(3)本届研习营不会进行全程直播,个别单元是否直播,会与主讲人协商。
(4)后续会出版本届研习营读本,并制作相关视频宣传。
(5)本届研习营举办期间,还会同时举办“法律和社会科学”年会(2025)。
信息来源: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五、关于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2025年会征文启事的通知
为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治理体系构建与网络虚拟财产法治保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回应时代对法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由四川师范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办、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承办的“互联网法治与知识产权研究论坛暨四川师范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2025年年会”现面向学界与实务界公开征文,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实务同仁不吝赐稿。
1.征文主题及其要求
本次征文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数字治理体系构建与网络虚拟财产法治保障及人才培养新使命”为主题。为鼓励学术创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建议来稿者结合当前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与法治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以下(但不限于)方向撰写论文:来稿者应自行构思选题进行研究。
具体可参考(但不限于)下列选题:
(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治理体系的逻辑演进与制度创新研究
(2)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界定与民法典时代法治保障路径探索
(3)面向数字治理现代化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使命担当
(4)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中产品责任与使用人责任的划分困境与立法构想
(5)低空物流无人机运行安全监管的法律责任体系构建
(6)平台经济治理中用户虚拟财产权益保护与平衡机制构建
(7)人工智能发展对数字治理体系的挑战与法治回应
(8)网络虚拟财产侵权救济的司法实践难题与程序优化
(9)自动驾驶伦理准则的法律化路径及其司法适用性研究
(10)数字公民素养培育与法治教育在数字治理人才培养中的融合路径
2.征文要求
(1)内容须契合主题,为原创首发,不得用AI生成的内容投稿。
(2)投稿者应严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4)论文格式参照《中国法学》,文件名格式为“学校+姓名+论文题目”
(5)每人限投一篇论文,论文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6)投稿者须在文末注明姓名、单位、职称职务、通信地址、联络方式。
3.论文提交
2025年12月20日前,请将论文电子版投至snunetip@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四川师范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2025年征文”。
4.奖项设置
(1)本次征文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2)本次征文中的优秀篇章,经作者同意后,将推荐至《西部法治现代化研究》、《云法》等期刊、栏目上发表。
信息来源:法研在线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中考语文复习每日一练(15)
下一篇:多地放宽考编年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