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梁跑,作文写得好。
作文写得好,语文差不了。
首科心有底,成绩没人比。
作文听老梁,高考一定强!
【写作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跳胡旋舞的要诀,不仅要随着乐班而动,更要旋出自己的节奏。——马伯庸《长安的荔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双材料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精准理解两则名言的深层内涵,并厘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屈原的“鸷鸟之不群”象征着对独立人格、高尚品格与个人理想的坚守,是一种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决绝姿态。马伯庸的“随乐班而旋出己节奏”则强调了在社会协作与时代洪流中,既要懂得顺应规则、与人共舞,又要勇于并善于展现自我独特性。二者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构成了“坚守自我”与“融入群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命题的意图正是引导考生思考:在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如何寻求一种动态的、积极的平衡。
基于上述辩证关系,最切题的立意应指向“和而不同”的智慧。文章不能仅仅赞扬孤高自守,也不能一味推崇顺应融入,而必须论证:真正的卓越,在于将内在的“不群”之志,通过外在的“共旋”之巧来实现。这意味着,“鸷鸟”的精神是根基与风骨,它确保我们在融入时不迷失自我;而“胡旋”的智慧是方法与路径,它确保我们的坚守不沦为孤芳自赏,而是能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创造价值。 高分作文需要在这一核心论点的统摄下,展开有层次、有深度的论述。
【范文分享】
孤节与共律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子泽畔长吟,刻画出卓然不群的灵魂雕像;“跳胡旋舞的要诀,不仅要随着乐班而动,更要旋出自己的节奏”,马伯庸借古喻今,道出个体与群体的相处智慧。二者一孤高一融通,看似对立,实则共同叩问着个体生命在时代洪流中的永恒命题。在我看来,真正的卓越在于既能持守“鸷鸟”之孤节,亦能精研“胡旋”之共律,在“和而不同”中成就生命的圆满。
持守孤节,铸就独立不屈的精神高地。屈原的“不群”,绝非孤芳自赏,而是对浊世的清醒抗争,是以生命殉道的理想光芒。此精神穿越千年:陶渊明折腰不为五斗米,于东篱采菊的恬淡背后,是与整个官场庸俗规则的决裂;梭罗隐居瓦尔登湖,以两年两个月的简朴栖居,向物欲横流的社会投去一枚精神炸弹。这份孤高,是灵魂的北辰,使个体在群体意识的惊涛中不至迷失航向。
修炼共律,寻求个体与时代的和谐共鸣。纯粹的“不群”若趋于极端,便成空中楼阁,失却润泽尘世的土壤。李泌历仕四朝,身处唐室漩涡,却能“徜徉于簪缨与泉石之间”,其“动静不失其时”的智慧,正是深谙个体唯有嵌入时代经纬,其独特价值方能熠熠生辉。王阳明于龙场困厄中顿悟“知行合一”,其心学光芒并非书斋空想,而是在军政实践的熔炉中锻造成型。他们的“胡旋”,是与时代乐班的深度合奏。
融汇孤节与共律,成就和而不同的生命华章。至高的生命艺术,是孤峰与山脉的相映成趣,独弦与交响的浑然天成。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其灵魂既能高歌“大江东去”的豪迈,亦能低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更在贬谪之地将个人悲愤化为泽被苍生的善政。他如一颗恒星,既有自身强大的引力场,又以灵动的姿态与时代星云保持创造性张力,在兼容并蓄中成就磅礴气象。
身为新时代青年,立于百年变局之潮头,我们尤需涵养“鸷鸟不群”的定力,守护内心的精神火炬;亦需精研“胡旋”之艺,于民族复兴的宏大乐章中,精准嵌入自己那清越而独特的音符。唯有在孤节与共律的辩证统一中,方能挥洒出无愧于自我、亦贡献于时代的生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