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意味着没有一种学习方法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强迫孩子套用别人的“学霸方法”,可能会事倍功半。作为家长,我们的角色不是灌输方法,而是成为孩子的“学习方法教练”,引导他探索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第一步:观察与了解孩子的学习偏好
首先,判断孩子更倾向于哪种信息接收和加工方式:

- 视觉型: 对图像、颜色、图表非常敏感。他们通过“看”来学习效果最好。喜欢画图、做笔记、看视频。
- 听觉型: 对声音、节奏、讨论更敏感。他们通过“听”和“说”来学习效果最佳。喜欢听讲解、朗读、参与讨论、把知识讲给别人听。
- 动觉型: 需要通过身体的活动和实际操作来学习。他们坐不住,但动手做实验、角色扮演、边走边背诵时效率更高。
观察方法: 留意他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最投入、记忆最牢固。是看绘本时?还是听你讲故事时?或是自己动手拼装玩具时?
第二步:引导孩子进行方法实验
基于观察,向孩子推荐几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让他像做实验一样去尝试,并反馈感受。

- 针对视觉型
- 思维导图法: 教他用中心图像、关键词、分支和颜色来整理知识点。
- 康奈尔笔记法: 将笔记页面分区,用于记录、提炼要点和总结,复习时一目了然。
- 针对听觉型
- 录音回听法: 把自己朗读的课文或知识点录下来,利用碎片时间反复听。
- 讲授法(费曼学习法): 鼓励他扮演小老师,把学到的知识清晰地讲给你或他的玩偶听。
- 针对动觉型
- 实物操作法: 学数学用积木或糖果来演示;学地理用拼图认识省份;学历史可以编排小话剧。
- 运动结合法: 背诵时可以轻轻拍打节奏或来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