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2024年10月15日,太原市迎泽区桃南小学科学教研组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活动特邀太原市科学教研员马乐老师、迎泽区科学教研员乔伟老师莅临指导,由学校两位青年教师进行课例展示,全体科学教师共同参与,共研共进。
活动伊始,杨慧老师以直观的地形模型和动态视频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探索地球表面的多样形态。从雄伟的山地到辽阔的平原,从蜿蜒的河流到深邃的海洋,杨老师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的教学逻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地形特征,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随后,侯晨阳老师执教《地下水》一课。侯老师以“生活中哪里能找到地下水”的问题导入,迅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课堂设计层层递进,从“地下水的形成”到“地下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再到“保护地下水资源”,侯老师通过实验演示(模拟雨水下渗过程)、案例分析(展示地下水污染实例),让学生在探究中建立起“水资源宝贵”的环保意识,实现了科学知识传授与社会责任培养的有机结合。
示范课结束后,太原市科学教研员马乐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马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教学亮点:教学目标精准,紧扣新课标要求,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融合;教学方法创新,善于利用多媒体与实验器材,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课堂互动充分,真正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与此同时,马老师还提出三大核心建议:一是教学中需注重横向、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科学知识体系,让零散知识点形成“知识网”;二是课堂设计要基于课标、依托教材,确保教学目标精准落地,既不偏离核心要求,又能结合学生实际拓展延伸;三是实验教学需强化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通过清晰的步骤引导和及时的问题反馈,切实提高实验效率,让学生在操作中真正理解科学原理。
此次教研活动为小学科学教师搭建了“展示、交流、提升”的平台,不仅展现了教师的教学风采,更在专家的引领下明晰了科学课堂的优化路径。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融入日常,不断提升科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来源:迎泽区桃南小学
编辑:田田
审核:智慧
下一篇:北京国际学校哪家体育设施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