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以充满童趣的情景假设开启:“小朋友们,想象你走在公园里,突然一朵花扭头对你说‘早安’!你会觉得害怕还是有趣?”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随后自然引出“爱画圆点的怪婆婆”草间弥生,讲述她十岁时因特殊病症能看到“花朵聊天、空气里飘满发光圆点网”的经历,将艺术与奇幻故事结合,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探索的好奇心。
• 课程重点 •
本次课程重点围绕“以花为媒的艺术表达”展开,引导孩子们认识不同艺术家如何通过花朵传递创意与情感,同时掌握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的基础技巧,最终能独立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奇幻花朵”作品。
艺术家作品欣赏及风格介绍
1. 草间弥生
她的作品充满强烈的“圆点”符号,花朵是其核心创作元素之一。对她而言,花朵象征未知与生命的奇妙美丽,作品中花朵姿态各异,色彩浓烈且富有视觉冲击力,充满梦幻与超现实感,如她的大型花朵雕塑,用密集圆点和鲜艳色彩构建出奇幻的花卉世界。
2. 宋三土
因用色大胆、创造力丰沛,被称为新时代少女“毕加索”。她的花融合了神秘学、草药学等元素,色彩强烈且具有独特象征意义,常将花与心灵生态学结合,通过花朵表达不同能量和情感,作品风格充满活力与先锋感。
3. 卡萝琳·尼杰
作为加拿大多伦多的画家、插画家和设计师,她的作品风格充满活力、俏皮且快乐。擅长用水粉、水彩、钢笔和墨水等工具创作,作品常展现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色彩鲜艳且富有生机,灵感源于旅行、花卉和异国风情的色彩图案。
• 提炼与总结 •
三位艺术家虽风格各异,但都以“花”为载体,展现了艺术创作的多元性:草间弥生的“符号化花卉”、宋三土的“情感化花卉”、卡萝琳·尼杰的“生活化花卉”,让孩子们明白——花朵可以有千万种艺术表达,创作的关键在于融入自己的观察与情感。
• 创作实践 •
主题:不像画,像花
材料:纸板,颜料,黏土,重彩油画棒
分步任务:
1. 构思阶段: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或艺术家作品里的花朵形态,选取自己喜欢的花朵轮廓或设计独特的花卉形状。
2. 色彩规划:参考艺术家的色彩运用,选择搭配和谐且富有冲击力的颜色,确定花朵各部分(花瓣、花蕊、花茎等)的色彩分布。
3.图案设计:借鉴草间弥生的圆点、宋三土的符号化元素或卡萝琳·尼杰的活泼线条,为花朵添加个性化图案,如圆点、波浪线、几何图形等。
4.动手创作:使用画笔、颜料等工具填充色彩,最后添加细节图案,完成属于自己的奇幻花朵创作。
• 课后延伸 •
1. 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收集不同花卉的照片或实物,观察它们的形态、色彩细节,制作“花卉观察手册”,为后续艺术创作积累素材。
2. 尝试用不同材料(如黏土、剪纸、综合材料拼贴等)创作立体或半立体的花朵作品,拓展艺术表达形式。
3. 举办家庭“奇幻花园”创作活动,邀请家人一起参与花卉主题创作,共同打造充满艺术感的家庭小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