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九派新闻】;
10月20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上海市将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
该发展实施方案公布后,引起不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表示,今后可能会改革,甚至取消中考,探索建立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以支持长学制培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图/上海教育官网
【1】除上海外,成都亦在试点中小学贯通式培养
九派新闻注意到,成都也在试点中小学贯通式培养。据成都教育发布,成都市自2025年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
贯通式培养试点不是学制改革、不调整现行学制,是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探索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贯制或初高中6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课程体系、素养培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培养。
成都市试点中小学贯通式培养。图/成都教育发布
在该项改革试点中,成都实行学段贯通、课程贯通和素养贯通。面向参与贯通式培养的全体学生,不搞选拔掐尖,自愿参与的学生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接读到高三,或从初中一年级直接读到高三;试点班级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贯通培养试点班级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3种关键能力,中学阶段重点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格素养”3种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素养逐级进阶。
同时,成都还在试点中推动育人方式改革,着眼学生学习方式、行为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一以贯之的培养,构建与实施贯通式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方式改革,采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教学模式,主动创新数字化赋能典型应用场景;推动评价方式改革,建立贯通式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以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客观的指导。
试点学生将由试点学校从该校小一(或初一)入学的政策性入学学生中产生,十二年一贯制起点为本校小一和初一学生,普通高完中起点为本校初一学生。家长根据学生实际,自愿报名参加,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采用电脑随机录取方式确定。学校不得通过考试方式遴选生源。
贯通培养班学生人数只减不增,学生中途可自愿申请退出,但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学生退出。学生退出贯通培养班后,回到同年级其他班级就读,充分保障学生就学权益。
成都市教育局表示,将不断总结改革试点成效,逐年扩大试点范围,探索构建“小-初-高”长链条贯通培养体系。
【2】专家:并不意味着取消中考
对于此次成都、上海陆续试点中小学贯通式培养模式,九派新闻记者咨询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他表示:“把中小学贯通式培养解读为取消中考是错误的,按照目前高中教育阶段的具体形式,取消中考还任重道远,这实际上只是给少部分选择贯通式培养模式的学生提供一个多元选择,但并不意味着取消中考。”
熊丙奇认为,取消中考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当地不能有重点高中制度。“只要有这种高中等级的不均衡发展,那么就不可能取消中考。取消中考的话,就要实行就近免试入学,那么在北京,谁摇号进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在上海,谁摇号进上中进华二?”
在熊丙奇看来,一贯制学校的吸引力并不强,其缓解学生压力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比如成都试点的几个一贯制学校,其实是中等层次的普高。选择这些贯通式培养方式的学生,可能自身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又不想去读中职,所以才会这样选择。”
“成都设计了一个退出机制,家长可以先选择让孩子参与贯通式培养,如果孩子的成绩很好,可以选择退出,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可以有一个保底的普高选项,所以说其缓解学生压力的作用是有限的。”熊丙奇说。
他认为,即使是针对普职分流而言,贯通式教育能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有限的。“现在的一年级学生9年之后才能参加中考,按照中国的出生人口变化以及高中招生规模来看,届时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上普高。”
熊丙奇表示,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在普及普高教育之后,还要不要中职,要不要职业教育?“参加高考的普高学生,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分数是在200分甚至是100分以内。如果没有中职的话,我们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怎样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
他建议,建立综合高中,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在一起,在学校里既开学术性课程,也开技术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去选择进入普通院校或职业院校。
“在所有学校办成综合高中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进高中学校的均衡发展,这才能够具备取消中考的基础,否则还是会有中考。贯通培养是当前一项有限的改革,并不能整体改变现在中考竞争的格局。”熊丙奇说。
记者:闫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