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方案”赋能水利新质生产力——专访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
开心田螺
2025-10-23 05:20:12
0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科创中国)

2025年是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自淮河治理开端,河海大学因水而起、因水而长、因水而兴、因水而强。三十余万河海学子遵循“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精神,投身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奋勇拼搏,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为学校赢得了“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就有河海大学的贡献”的美誉。

今年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开局之年。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对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杨桂山进行了专访,探讨学校如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参与全球水治理贡献更多“河海方案”。

以“治水兴邦”为核心的使命与情怀

《瞭望》:河海大学自创办以来,历代师生始终坚守的初心与使命是什么?

杨桂山:学校校歌《大哉河海奔前程》中有“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毋稍弛”之句,生动凸显了我校深厚的家国情怀。回溯百十年办学历史,一代又一代河海人对于学校的发展定位与思索,均饱含共同的使命担当——治水兴邦,皆蕴含共同的价值追求——毋负邦人期。

河海大学的诞生,始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1915年,应治水导淮之需,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以“大工将施,储才为急”为宗旨,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先河。在“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的崇高追求下,黄炎培、许肇南、李仪祉等一大批英才俊杰汇聚学校,将西方现代水利科技和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培养了汪胡桢、须恺、许心武等一大批中国现代水利大师,涌现出张闻天、沈泽民等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1952年,由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发展而来的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合并组建华东水利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水利高等院校,时任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为首任院长。严恺、徐芝纶、刘光文、黄文熙等一批大师云集学校,谱写了“河疏湖蓄水利兴”的壮美篇章。

1985年,学校恢复传统校名,逐步形成以水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培养了十余位两院院士、十余位将军,数十万优秀人才活跃在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成为国家大江大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中坚力量。

步入新时代,河海大学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将保障国家水安全、参与全球水治理视为自身使命,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从河流近海向远洋深海拓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秉持“大哉河海奔前程”的豪迈气概,在白鹤滩水电站、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延续“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哪里就有河海大学的贡献”这一佳绩,凭借科技力量守护江河的安稳与平静。

打造人才梯队与特色化培养模式

《瞭望》: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河海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杨桂山:在高校分类管理及分类评价机制的框架下,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坚定不移地扎根于行业领域,强化自身的特色与优势。通过把控关键环节、搭建有效载体以及优化运行机制,持续巩固“办行业最好高等教育”的坚实根基。

一是发挥学科“龙头”作用,引育留用打造人才梯队。近年来,河海大学着力在思维模式上,从“学校能做什么”向“国家需要做什么”转变,注重从国家战略上把握问题,聚焦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团队建设,不断完善以质量、特色、贡献为导向的学科发展评价体系和资源配置动态调整机制。依托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大型水工试验基地等重大实验设施,学校与顶尖科研机构、领军型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推动有组织科研范式变革,形成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相适应的建制化、体系化科技创新体系,以强有力的政策供给推动学科精进。

风雨传薪,人才蒸蔚。学校持续完善“团队主聘”引才机制,实行首席科学家领衔的科研团队“人才统一引进、资源统一调配、平台统一建设、绩效统一分配”等引导激励政策,科学测算各学科方向师资规模结构,一体推进“学科—平台—团队—人才”建设,建立以实质性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与聘任机制,迭代、精简、优化各岗位任务指标。2023年,学校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对青年人才入职前三年实行绩效兜底政策,打通优秀青年人才引留绿色通道,通过组建优秀青年人才创新联合会,全方位支撑青年人才快速成长。2024年,全校国家级人才同比增幅47%,新增专任教师同比增幅73%。

二是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特色化培养。河海大学有着鲜明的行业高校底色,如何保持育人体系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是学校保持优势、行稳致远的关键。我们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继承“德立,体健,可以进言学术矣”的育人理念中,不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保障国家水安全和服务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打造面向行业的本硕博贯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3+2+3”、多通道进出、配备跨学科导师、联合培养等创新举措,本科新生最快8年获得博士学位。该模式首先在我校大禹学院试点,在今年招生季中受到高度认可,本科生录取生源位次较去年大幅提升。

——打造面向工程实践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成效与产业成果对接,学校近年来积极与长江电力、华能江苏等企业合作建设科创工程实践平台,以卓越工程师学院为支点,实施“水利卓越领军人才联合培养”“水利卓越工程师培养”等体系化、定制化培养专项,有的放矢培养行业急需人才和战略人才。

——打造面向未来产业的交叉复合双创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10月,学校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全职引进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谢亿民教授任院长,聘任中国机器人产业领军人才、“大疆教父”李泽湘教授任教学顾问,采用全校“揭榜挂帅”的师资选拔模式,让真正有实力、有创新教学理念的教师为学生讲授前沿交叉和工程实践课程。

《瞭望》:学校在支撑水利行业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服务全球水治理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代表性科研成果?

杨桂山:学校在水利部、教育部、江苏省政府、三峡集团等共同支持下,发起组建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聚焦水文预报及山洪灾害防御、长江岸线保护利用和深水航道治理、河流建坝生态环境效应等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产出一批支撑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学校还成立了全国首个河(湖)长制研究与培训中心,成立调水工程研究院,组建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研究中心,系统服务国家水治理。

作为以传统工科为主的行业特色高校,河海大学致力于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中培育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顾明、王仁坤、林毅峰3名校友入选首届受表彰的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盛金保校友领衔的“水库大坝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位列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依托我国水利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体系化科技创新矩阵,河海大学建设全国首个水利云平台、首套大数据驱动的洪水预报系统,首创水利知识图谱体系等成果;自主研发流域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百余项重大项目的实时调度管理;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河口海岸风暴潮智能模型,实现精细化作业预报时效从“小时级”向“分钟级”转变,接入国家防汛抗旱预警、预案、预演、预控“四预”系统,进一步丰富水利新质生产力“工具箱”。

构筑全球水教育与科技创新高地,河海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留学生培养、首批授予留学生本硕博学位的高校之一,累计为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培养近万名留学生。

主动参与全球水治理。由河海大学发起成立的国际水利与环境学科联盟、国际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培训与研究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水治理的重要窗口;编译32部英文版水运工程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标准,推动中国水利技术标准走向国际舞台;创办“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积极为亚非国家水利水电、港口航道、防洪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2021年,学校推荐余钟波教授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理事会主席,这是中国专家首次当选该学术团体的主席一职。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河海大学率先开展国际河流研究,系统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水资源合作框架,推动跨境水治理创新;主动对接中国企业“走出去”,成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安全与健康外国专家工作室,65个国际机构和数十位外国学者参与共建,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智库,为中国电建集团、三峡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定制化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600多名。

服务澜湄教育合作。落实2022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成果,河海大学主动承接澜湄合作水资源高层次人才计划,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学院”,为沿线国家培养500余名水利人才。目前学校正积极申报建设“中泰澜湄卓越工程师学院”,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技术创新和跨文化协作能力的复合型工程领军人才,为完善澜湄区域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经验。(凌军辉 陈席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 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
今年就业形势极严峻的4个专业,... 2025年全国校园秋季招聘活动启动,预计超过1200万的2026届高校毕业生都将要参加各种单位组织的...
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土安全教育的价... 曹阳 青年大学生是国土安全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群体,其国土安全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代际传承...
孩子的自律如何“养出来的” ? 山西2026年高考如何报名? 山西2026年高考志愿填报必备常识 “都七点了还不起床,上学要迟到了!...
管城回族区紫东路小学:班级管理... 大象新闻记者龚丰硕 通讯员马倩茹 为持续深化班主任育人能力建设,探索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的创新融合路径...
围绕6大重点领域,教育部推进实... 作为首批教育强国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育部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
再创佳绩!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2... 作为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超级重镇,俄语实力全国第1的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发布了2024本硕升学去向。有...
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分局深入校园开...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22日电(杜卓远 刘璐)为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预防校园霸凌事件发生,构建平安和...
乌拉圭 MBA 学生在沪体验太... 陈军博士(右一)带领乌拉圭MBA学子学习太极招式 10 月 21 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为来沪学习...
“河海方案”赋能水利新质生产力...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科创中国) 2025年是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自淮河治理开端,河海大学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