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以“汇聚中外优质教育资源,传播中国智慧”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具备“熟知全球传播规则,能够参与全球传播事物竞争与合作,能够运用先进的、国际通行的传媒信息手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参与或领导国际团队,为中国的国际化发展贡献价值和智慧”的国际化传媒人才为培养目标,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在本、硕、博层次开展办学。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2020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2025年荣获“杰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称号。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成立于1843年,现有5个校区和超过40000名学生和教职员工。该校以启迪式教学和完善的学生支持体系著称,在研究实力、校园活力与创新精神方面屡获殊荣。其两度因卓越的研究能力荣获女王周年纪念奖(Queen's Anniversary Priz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该奖项是英国国家最高级别的科研荣誉。2017年和2023年,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在英国国家教学卓越框架(TEF)评估中均获得金奖,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其培养成果可达到卓越水平。经学生投票,该校在2025年Uni Compare中的就业能力排名全英第一。此外,它还在六年内5次荣获“年度最佳大学”称号,得到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奖(THE Awards)、卫报大奖、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Whatuni学生选择奖评选指标的认定。


1.专业介绍
CUC
本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联合设立的中外双学位硕士研究生项目,学制2年(最长有效学习年限4年)。第二学年,在满足双方培养标准、英语语言与英国留学签证的要求后,学生可赴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交流学习。学生按照中外联合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环节和毕业环节,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授予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书;符合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学位。学生按照中外联合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习全部英方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符合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硕士学位。
2.培养目标
CUC
本专业注重新闻传播理论与国际传播实践能力的结合,联合中外优势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熟悉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视听媒体技术应用技巧,具备正确辨析国际形势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新型人才。
17 国际广播电视(中外合作办学)方向
1.研究内容
本方向发挥中英教育资源优势,在跨文化和新技术的语境下,立足国际广播电视及新媒体领域的内容生产、产业发展、伦理与法规等,培养学生从事新闻传播研究和实践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等实践应用能力。
2.主干课程
包括新闻传播理论基础、新媒体研究、广电新闻技巧与制作,多元文化媒体,传播与伦理,多媒体新闻制作等。

1.专业介绍
CUC
本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联合设立的中外双学位硕士研究生项目,该专业学制3年(最长有效学习年限5年)。第二学年,在满足双方培养标准、英语语言与英国留学签证的要求后,学生可赴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交流学习。学生按照中外联合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环节和毕业环节,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授予中国传媒大学毕业证书;符合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学位。学生按照中外联合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习全部英方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符合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硕士学位。
2.培养目标
CUC
本专业基于中国传媒大学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重视理论与国际实践结合的教学优势,培养能适应国际传播新特点,熟练运用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并深入了解国情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从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了解和掌握国际传播的历史进程、行为主体、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效应,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等多个维度阐释国际传播现象,从而开阔国际视野,提高专业技能,为帮助学生进入媒体公司、文创企业或从事学术研究做准备。
08 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方向
1.研究内容
本方向通过传播学、文化研究、国际关系学等跨学科研究视角,研究全球化中的媒介因素及其作用、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等。
2.主干课程
包括传播学理论、传播史、媒体分析,数字视听,理解全球化,多元文化媒体,批判比较分析,数字创意产业,推广文化等。
学院形成了外方合作高校师资长期驻校教学机制。合作高校直接派该校教师来学院进行教学,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英方高校派驻的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超过83%。中方授课师资多数具有海外学界和业界的教学经历,博士学位和获得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比例超过84%。
1.科研平台
CUC
学院为学生提供中国传媒大学和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相关科研平台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利用双方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定期举办“海外学者工作坊”“国际传播胜任力培训”和“业界分享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学生在读期间也可获得赴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学习机会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机会。
2.获奖情况
CUC
近年来,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多名学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全国总决赛铜奖、北京市赛区一等奖、北京市赛区三等奖等奖项;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基于科研课题的参与,在CSSCI检索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3.学术交流
CUC
通过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前沿系列讲座,邀请学界业界名师开展讲座,开阔学术视野,固本拓新。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术实践能力,邀请来自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教授,开展 PBL(Program Based Learning)海外名师项目。

▲ 邀请学界专家举行前沿讲座

▲ PBL 项目
4.校园活动
CUC
(1)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学院致力于打造沉浸式国际化学习氛围,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等海外合作院校共享教育资源,打造中外学生同上一堂课的跨文化交流课堂,开展丰富的国际文化实践活动。同时开设学术英语训练、外教一对一辅导、第二外语教学等能力拓展课程,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胜任力,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国门,走入各式学堂,体验异域风情与文化。

▲ 中外学生同上跨文化沟通课程

▲ 国际文化节
(2)读书周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学院定期开展读书周活动,为同学们提供精心整理书单,结合时事加以探讨,从而起到将课上知识和课下阅读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读书周期间,学院会展开多种主题活动,有助于同学们探寻阅读的乐趣与意义,学习和传承昂扬上进的精神。

▲ 读书周读书分享会




▲ 读书周“探索最美书店”活动
(3)品牌活动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院组织众多特色品牌活动。例如“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校级活动2023“你配不配”英语配音大赛,与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联合举办“代码飞扬•传媒风潮”飞盘大赛。

▲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

▲ “你配不配”配音比赛


▲ “代码飞扬•传媒风潮”飞盘大赛
(4)志愿者活动
学院积极组织志愿者统一培训,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在服贸会、一带一路论坛、传媒博物馆讲解、秋季迎新、毕业典礼、招生宣讲、各类会议和论坛等志愿活动中,青年学生们弘扬志愿精神,表现出色,展示了青年担当。

▲ 毕业典礼志愿者合影

▲ 校园开放日志愿者合影
(5)文体活动
学院积极组织并参加各类院级、校级文体活动。在“薪火荣光·岁月颂歌”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校级合唱比赛中获得校级三等奖、最佳编曲奖。在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健身操比赛中获得自选动作组第四、爵士组第八的成绩。

▲ 校级合唱比赛斩获佳绩
(6)毕业典礼
学院每年举办毕业典礼,为毕业生们在大学的最后一段时光中留下最独特的回忆。同学们满载青春的收获,由此扬帆远航。


▲ 毕业典礼
5.实习实践
CUC
学院以跨文化沟通能力、学术能力、专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教学、校内外实践、企业参访、社会实习、海外交流等协同培养。开设跨文化沟通基础、国际文化实践课程,以提升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下学习的适应力。开设中外双导师科研工作坊、传播实践工作坊等课程,提升学术能力。此外还开设北京市文物局实习等实践训练课程,以帮助学生在开阔视野、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升“真研究”能力。

▲ 师生赴中国知网进行参访


▲ 老师现场讲授无人机操作方法


▲ 学院跨文化交流系列讲座及研学系列活动
学院重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多所海外高校合作,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际暑期实践项目,先后有二百余名师生参与其中。2024、2025年夏季学期期间,在意大利威尼托大区政府的支持下,学院组织学生前往意大利进行海外拍摄。




▲ 学院夏季学期意大利威尼托大区国际文化实践
学院与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当代世界出版社、《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数字集团北京中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等部门和企业密切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除出国深造者外,学院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传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入职互联网和新媒体公司。
1.学院网站链接
https://icuc.cuc.edu.cn
上一篇:最新提示!事关公务员考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