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题再现】
(福建百校10月联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袁枚《苔》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毛泽东《七律 · 到韶山》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 约翰 · 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审题指导】
首先,明确任务是“联想与思考”,文体需紧扣 “层层递进” 的材料逻辑,避免只谈其一,忽略关联。立意可从参考方向切入,如“平凡与伟大”“个人与时代”“责任与担当”,但需注意三者并非割裂,“平凡个体的绽放” 是基础,“个人对时代的奉献” 是升华,“对共同体的责任” 是底色。
其次,扣题的关键是 “结合现实”。需将材料精神与当代场景结合,比如用 “基层工作者、普通劳动者的坚守” 诠释 “苔花绽放”,用 “科技工作者、扶贫干部的奋斗” 诠释 “换新天的壮志”,用 “全球抗疫、环保行动中的个体参与” 诠释 “非孤岛的责任”,让思考落地为对当代青年身份的呼应,体现 “当代青年的思考与担当”。
立意策略
避免孤立解读:单独赞美“平凡伟大”、空谈“奉献精神”或呼吁“团结合作”均为偏题。必须体现材料间的递进关系。
最佳切入点:以其中一则材料为主,但需以另外两则为背景和升华。例如,主论“个体奉献”,需以“苔花”般的平凡个体为起点,并最终将其奉献的价值落脚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落脚点:所有思考最终应回归“当代青年的生命观与责任观”,体现时代性。
【范文导写】
微光映千古 孤岛连大陆
袁枚笔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毛泽东诗中“敢教日月换新天”,多恩笔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三重箴言引导我们以觉醒的个体为起点,通过融入更广阔的天地,最终达到与万物同体的境界,在历史长河中完成从微小到永恒的升华。
苔花的绽放是生命对存在的第一次确认,是平凡个体对自身独特价值的坚守。这份坚守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每个生命与生俱来的尊严。昔日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于艰难困苦中领会“吾性自足”,正是个体向内探寻,发现那如米小苔花所蕴含的精神宇宙。如同黎明前的第一缕光,这份觉醒为后续的超越照亮前路。它让每个平凡生命都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为更广阔的绽放积蓄力量。
觉醒的个体若只停留于自我欣赏,终将难逃生命的局限。“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个体生命寻求永恒价值的必然选择,是小我向大我的升华。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将个人命运融入家国大义,使有限的生命获得了无限的意义。这份壮志是无数仁人志士以生命为火种,点燃时代变革烈焰的共同选择。在这里,个体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更宏大的叙事中得到了永生。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为前两重境界提供了最深刻的注解,揭示了个体与整体不可分割的本质。它告诉我们,个体的完整性始终植根于与他人、与世界的深刻联结。佛教智慧中的“缘起”思想,儒家理想中的“天地万物一体之仁”,都指向这种超越个体局限的境界。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博大胸怀,正是建立在对天下苍生命运相连的深刻理解之上。此时的奉献已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对生命本质关系的践行与体证。
纵观这三重生命境界,它们构成了个体精神成长的完整路径。苔花的自觉是认识自己,牺牲的壮志是拥抱世界,非孤岛的觉悟是融入众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珍视苔花般的自信,怀抱奉献的豪情,铭记共生的真理,让个体生命的微光在人类文明的星河中永远闪烁。当无数觉醒的个体自觉地融入集体并趋向无我时,人类精神的岛屿就将连成广袤的大陆,在历史的长夜里升起永不沉落的太阳。
【评语】
本文立意深刻,以三则箴言为纲,清晰构建“小我觉醒”“大我升华”“无我共生”的递进逻辑,精准把握材料内核。论证兼具历史厚度与思想深度,引王阳明龙场悟道、文天祥舍生取义等典例,融儒释“缘起”“万物一体”哲思,将抽象生命境界具象化,说理扎实有力。
语言凝练且富文采,“从微小到永恒的升华”“精神的岛屿连成广袤大陆”等表述,兼具诗意与感染力。结尾呼应新时代青年担当,完成从思辨到践行的落地,让文章既有思想高度,又具有现实温度,是一篇思想性与文采兼备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