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太原市迎泽区“奇思妙问”成果展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桃南小学则以“奇思妙问”为切入点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六年级学生以时间为印记进行探究性学习,设计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六年一班学生以“人体生物钟与中草药养生”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成果,凭借创意性、实践性与知识性兼具的特点,成为现场焦点。自9月启动筹备以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破学科壁垒,将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语文、艺术、劳动等多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展开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沉浸式、探究式学习。

桃南小学耕读园本年度的劳动实践内容是中草药主题,孩子们从种到收,亲历了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还走访了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的哥哥姐姐们,了解了中草药的“变身”术,此次与人体生物钟和二十四节气的融合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活动初期,各小组通过头脑风暴确定研究方向,随后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资料搜集组的同学们泡在学校图书馆,翻阅《本草纲目》《黄帝内经》节选、节气养生图谱等书籍,上网检索权威中医养生资料,不仅梳理出二十四节气与中草药的精准对应关系(如立春黄芪补气、雨水茯苓祛湿、立秋麦冬润燥、冬至当归养血等),还整理出人体生物钟与脏腑活动的关联规律,明确了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模型与小报制作组的同学发挥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用卡纸、黏土、纽扣等材料制作立体人体生物钟模型,以红、蓝、绿三色标识分别对应睡眠、活动、养生关键时段,清晰呈现脏腑工作节律;养生小报则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标注中草药的性味、形态、功效及日常应用场景,内容详实、排版精美;艺术创作组的同学另辟蹊径,以艾草、薄荷、陈皮、桂花等天然中草药为原料,搭配宣纸、相框等工具,创作二十四节气香薰画——立春的艾草青、夏至的薄荷绿、秋分的桂花黄,既还原了节气的自然色调,又散发着中草药的清香,实现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户外实践组的同学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长走活动,走进户外辨识中草药植株,通过看叶片形态、闻花朵气味、摸茎秆质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观察结合,加深对中草药的认知;语文素养组的同学还搜集积累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节气相关诗句,为成果展示增添了文化底蕴。





成果展现场,同学们化身“小小讲解员”,自信地向参观嘉宾介绍研究过程、展示实践成果:从生物钟模型的设计思路到中草药的养生功效,从香薰画的创作理念到节气诗句的文化内涵,讲解得条理清晰、生动有趣,赢得了阵阵掌声。此次活动不仅让学子们系统掌握了传统中草药文化、二十四节气智慧与人体生物钟的科学关联,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在实践中锤炼了团队协作、资料检索与整合、动手操作、创新思维、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

桃南小学始终秉持“以生为本、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此次“奇思妙问”成果展的精彩表现,既是对学校跨学科教学模式的一次成功检验,也充分展现了学子们勤学好问、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综合实践教育,为孩子们搭建更多展示自我、提升素养的平台,让每一位学子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来源:迎泽区桃南小学
供稿: 姚丽萍
编辑:田田
审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