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用“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要求孩子,最初可能会促使孩子高效完成作业,但从长远来看,这样做会对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纠正起来十分困难。
小锁喜欢看电视,每天放学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收看下午5点的儿童节目。唐女士担心小锁看电视耽误学习,于是定下规矩: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家长笃信的教育方法存在严重隐患,而这些隐患恰恰是造成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看似正确,其实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小锁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热爱学习的男孩。刚上小学时,他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后主动完成作业,成绩优异。进入三年级以后,小锁的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妈妈唐女士焦虑起来,对小锁的学习盯得越来越紧。
小锁喜欢看电视,每天放学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收看下午5点的儿童节目。唐女士担心小锁看电视耽误学习,于是定下规矩: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
小锁无奈,只好快速写完作业,以免错过电视节目。唐女士检查小锁的作业,见正确率颇高,对自己定下的规矩十分得意。
没过多久,问题就出现了。小锁的作业越来越多,他写得再快也会错过电视节目的开头。这样的事发生过多次,他见节目情节连不上,赌气不看电视,对老师和妈妈都有怨言。

唐女士不以为意,心想,不看电视正好全心全意地学习。但她很快发现,小锁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原本一个小时能写完的作业,常常要花三四个小时,而且,写完作业后,他不再预习第二天的功课,学习热情明显减退。周末,小锁会打开电视,贪婪地看两个小时,像是跟久别重逢的朋友相聚。
一天,小锁放学后兴高采烈地对唐女士说,学校组建足球队,他入选了。唐女士开始挺高兴,但马上皱起眉头:“参加足球队,课后要经常训练,会耽误你写作业,如果周末训练,你恐怕要跟电视告别了。”
小锁犹豫再三,最终放弃参加足球队。从那以后,小锁在学习上更加消极,成绩大幅下滑,而且变得闷闷不乐,对曾经热爱的各种活动都失去了兴趣。
到了五年级,小锁变成了一个厌学的孩子,对作业要么不会做,要么懒得做。唐女士慌了神,带着小锁找到我咨询。
一旦外在动机占据主导地位,他就难以从学习过程中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学习对于他而言不再是探索未知的乐趣之旅,而是获取好处的手段
唐女士要求小锁“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看似无可厚非,也是家长们的普遍做法,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却危害甚大。
第一,削弱小锁的内在学习动机。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动机驱动的。动机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内在动机,即因为喜欢或觉得有意义而去做;另一种是外在动机,即为了获得某种奖励或者避免被惩罚而去做。
孩子天然具有探索世界、追求知识的内在动机。这种内在动机源于对学习本身的热爱和好奇心,是推动孩子主动学习、持续进步的核心力量。尽管上课、做作业、考试等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但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这样的压力不足以抵消内在动机。
最初,小锁上课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后主动完成作业,成绩优异,说明他努力学习靠的是内在动机。
唐女士给他定下“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的规矩,看电视这一外在动机就变成他写作业的动力。一旦外在动机占据主导地位,他就难以从学习过程中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学习对于他而言不再是探索未知的乐趣之旅,而是获取好处的手段。
长此以往,内在学习动机被逐渐削弱,当好处消失或无法满足他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枯竭。

第二,阻碍小锁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孩子的终身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这种奖励机制会使孩子习惯于依赖外界的指令和奖励来行动,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小锁按照妈妈设定的规则行动,写作业只是为了满足看电视的条件,而不是基于自己对知识的需求,没有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任务,也不懂得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自我激励和解决问题。
这种对外部奖励的过度依赖,严重阻碍了小锁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未来面对更复杂的学习任务和生活挑战时,他将缺乏独立应对的能力,难以适应没有明确奖励机制的环境。
第三,引发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只有尽了“写完作业”的义务,才能换来“看电视”的权利。
久而久之,小锁的心里会形成条件反射:只有达到了特定目标,才能获得奖励,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面临失望和挫折。这种心理预期给他带来隐隐的心理压力,导致他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写完作业而错过看电视的机会。
这种焦虑情绪干扰了他的注意力,使得学习效率低下。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环境中,他渐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情绪。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游戏方式能有效缓解小锁的学习压力,让他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不可否认,家长要求孩子“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最初可能会促使孩子高效完成作业,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对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健康都有负面影响,纠正起来十分困难。
“再困难也要纠正!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小锁小小年纪就厌学!”唐女士的话代表了众多厌学孩子家长的心声。
针对小锁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重建小锁的内在学习动机。
我告诉唐女士,厌学都是逼迫出来的,想纠正小锁的厌学心理,必须放弃逼迫,想办法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唐女士皱眉:“怎样调动小锁的学习积极性?”
“很简单,就是巧妙地提问题。”我给她支招儿,“比如,过中秋节时,您问他‘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他会上网查资料,然后像老师讲课那样给出圆满的回答。这个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过程。如果您表扬他博学,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甚至会说‘以后有啥问题尽管问’,说明他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
小锁现阶段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唐女士不难找到合适的问题。其实,关键不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于刺激小锁的好奇心,激发他获得知识的内在动机,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此外,为小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很重要。比如,小锁在英语课上刚学了一篇关于烹饪的课文,唐女士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新单词、新句型创编小剧本,邀请小锁参与视频拍摄,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新知识点的印象。
更重要的是,这种“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游戏方式能有效缓解小锁的学习压力,让他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第二,培养小锁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建议唐女士,不妨对小锁适当放手,给予他更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
比如,在周末或假期,让他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任务。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尊重他的兴趣爱好,让他自主挑选书籍。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的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
唐女士问:“如果他想先看电视后写作业,也由他吗?”
“为什么不可以呢?”我笑道,“您下班回到家,是不是也想歇一歇,然后再做家务?紧张之后想放松是人之常情,不必苛责。”
咨询工作中,我经常建议家长,下班回到家先洗澡后做家务,让自己放松一下,换一种心情,缓解工作压力,做起家务来效率更高。
唐女士摇头:“允许小锁先看电视后写作业,那不是放羊吗?我可不敢!”
我说:“允许不意味着放任。您可以和小锁约定,如果放学早,想看的电视节目时间未到,就先写作业;如果放学晚,电视节目马上开始,就先看电视,电视节目结束,休息10分钟再写作业。您要让小锁明确一个道理,写作业和看电视是两件事,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在时间上可能有冲突,合理安排即可。您这样做,是让小锁知道,学习是他的任务,不是家长的任务,他拥有对学习的掌控感和决定权,否则他不可能长期拥有内在的学习动机。”
我提醒唐女士,引导小锁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应该尽快帮助小锁制订短期(本周)、中期(本月)和长期(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比如,让小锁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

第三,营造积极的家庭教育氛围。
唐女士感慨:“以前,我认为‘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是绝对不错的家规,没想到它的危害这么大,居然导致小锁厌学。我真是太自以为是!”
我赞赏她的觉悟,进一步强调,不要过于看重小锁的学习成绩,要认识到孩子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或获得奖励,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品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各个方面,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言之教。”我说,“孩子的大部分行为是在模仿家长,如果家长以身作则,展现出对学习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成为热爱学习的学生。”
同时,良好的亲子沟通也很重要。我要求唐女士秉持开放、平等、信任的原则,保持与小锁的沟通,耐心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的意见和选择。当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给予他理解、鼓励和支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唐女士问:“昨天学校公布期中考试成绩,小锁的成绩让我心碎。请问,这时我该怎样与他沟通?”
我说:“建议您采取‘三不’对策,即不慌张、不责备、不放弃。小锁考试失利,您要放平心态,不要一味指责,而要和他一起分析试卷,找出失分原因,鼓励他吸取教训,下次取得进步。同时,要关注他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为他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
END
作者:云 台
编辑:壮青青
文章来源: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