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利广大研究生同学了解各类资讯,迅速get校园内外的消息,研会特别推出“小研提示”专栏,帮助研究生同学们整理校园内外的各平台信息,精准了解校园内外一周的大事小情。快来看看本周信息吧!

校内通知速览
1.关于校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座谈会的通知
2.关于2025年秋季学期博硕士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说明的通知
3.关于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
4.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评教工作的通知
校外通知速览
1.关于2025(第六届)网络法治论坛论文大赛的通知
2.关于第十七届国际公共政策智库论坛的通知
3.关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第十届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通知
校内通知
2025·NEWS
一、关于校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座谈会的通知
为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做好政策解读,校医院定于2025年11月24日-27日分别在两校区开展师生座谈暨政策解读会,地点为两校区校医院会议室,具体安排见下。届时校医院党政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将参加座谈会,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也希望参会者能够将不方便参会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带到会场。
海淀校区:
11月24日(周一) 14:30-15:30 学生专场
11月25日(周二) 9:00-10:00 离退休教职工专场
11月25日(周二) 14:30-15:30 在职教职工专场
昌平校区:
11月26日(周三) 14:30-15:30 学生专场
11月27日(周四) 9:00-10:00 离退休教职工专场
11月27日(周四) 14:30-15:30 在职教职工专场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校医院微信公众号
二、 关于2025年秋季学期硕士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说明的通知
为便于2025年秋季学期的博硕士毕业生了解学位论文提交流程,特别推出电子版和纸质版学位论文提交说明,博硕士毕业生可通过下面的图文说明详细了解电子版提交程序及方法,及时完成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
1. 电子版学位论文提交方法及流程
图书馆收录毕业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最终定稿的学位论文,请毕业生定稿学位论文后进行电子版的提交。
在校内的毕业生和校外的毕业生(含同等学力人员)都可以通过使用“智慧法大”的方式提交学位论文。毕业生可点击中国政法大学主页(http://www.cupl.edu.cn)右侧的“智慧法大”,进入登录页面,如图:

毕业生登录“智慧法大”的用户名为您的学号,密码为身份证号后六位或学号(针对系统中未登记身份证号的用户)。同等学力毕业生的用户名:全国平台申请编号(全国同等学力申硕管理平台“申请论文答辩资格”页面查询,网址:https://tdxl.chsi.com.cn/),密码:预设密码为身份证号后六位+CUPL+#,身份证号末位字母大写。
毕业生进入“智慧法大“后,点击左侧的应用中心,选择右侧的图书馆论文提交模块,会进入跳转页面。


如果毕业生在进入“智慧法大“后,点击左侧的应用中心,出现以下页面,可通过网站http://paper.cupl.edu.cn/PaperLogin.action 注册登录后提交电子版论文。


在论文提交的页面,请仔细阅读说明,可以查看学位论文及授权页的标准模板,后点击“去提交我的论文”,进入提交页面即可进行后续的学位论文提交流程,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后,点击“保存并提交”,即完成提交。

完成提交后请等待审核结果,审核通过注册邮箱会收到“回执单”,如未通过会显示原因,请同学按照提示修改后再次提交审核。
2. 纸质版学位论文提交
电子版学位论文审核通过后,毕业生可到学院路校区图书馆一层办公区103室特色资源与服务中心提交纸质版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提交2本,法律学院涉外班电子版提交需把中英文论文合并一个PDF文件上传。提交图书馆的纸本论文需中文两本,英文两本。
3. 提交时间
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具体如下:
周一至周四:8:00-11:30,14:00-16:50;
周五:8:00-11:30,14:00-16:20。
在提交论文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工作人员联系咨询。
邮箱:cupllibts@126.com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三、关于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培养单位、修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课程的研究生同学:
为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课程考核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1.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一获取路径:登录智慧法大→应用中心→资源服务→智慧教学平台→公共资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即可听课。
课程资源二获取路径:登录智慧法大→应用中心→资源服务→智慧教学平台→我的空间→我的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即可听课。
课程资源二为新上线视频,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修读本课程的研究生,两个课程资源可以任选。期末考核成绩以同学提交的结课论文质量为准。
2. 考核形式
本次考核采用提交结课论文的形式。
3. 考核时间
提交结课论文的时间为2025年11月19日至12月11日。逾期系统关闭提交功能,将无法提交。
4. 考核要求
(1)请围绕以下主题之一,撰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
①请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
②请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和要素
③请论述坚定法治自信的核心要义
④请论述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2)结课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①写作符合学术论文规范,禁止抄袭;
②引证规范,避免虚假引证;
③言之有物,避免空泛陈述。
(3)提交方式:请登录智慧法大→应用中心→智慧教学平台→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将结课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在课程“作业”版块按照作业要求提交(附件名称:学号+姓名+所属学院+论文题目)。
请各二级培养单位通知本学期修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课程的研究生同学按时提交结课论文。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四、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评教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培养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完善我校课程质量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全面获取并及时反馈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促进教师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法大发〔2022〕23号),开展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评教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 评教范围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各二级培养单位开设的课程(不包含:专业实践课,学期论文,读书报告,教学实习等其他培养环节)全部参与课程评教。
2. 评教要求
所有修读本学期课程的研究生均应对所修读课程进行评教。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教者,网上选课、查看课程成绩将受到限制。
3. 评教时间与方法
评教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11月17日12:00至2026年1月10日17:00,逾期不可补评。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教,培养单位应定期查看本单位课程评价情况,及时提醒未评教者按时评教。
学生登录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点击“课程学习”—“课程成绩查询”菜单,点击成绩列“未填写评价”按钮,进入该门课程评价页面,对照相应指标进行评分,完成评价后点击“提交评价”。
课程评教的全过程将严格保护学生隐私,评教结果不会泄露任何学生个人信息,请参与评教的学生客观、公正地给予打分。
4. 评教结果查询
学生评教结果在各二级培养单位内公开,课程授课老师可点击“教学管理”—“课程评价信息”菜单,点击查看所授课程(匿名)评教结果,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管理人员可点击“质量监控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菜单查看本单位开设课程的(匿名)评教结果。
5. 联系人
信息来源: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校外通知
2025·NEWS
一、关于2025(第六届)网络法治论坛论文大赛的通知
1.会议主题
围绕“数智法治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论文应结合专业特色,从实际出发,注重导向性、创新性、前沿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论文选题具体方向自定,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引证准确,符合学术规范。
论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研究
(2)网络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3)建立算法治理制度
(4)建立数据产权制度
(5)建立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
(6)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
(7)建立数据要素治理制度
(8)数字金融法治发展趋势
(9)网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10)金融稳定币法律问题
2.征文要求
(1)参赛稿件内容应与本次论文大赛主题密切相关,要求主题明确,具备观点和理论创新。
(2)参赛者在提交会议论文时须将文件名命名为“参赛优秀论文(学者组/研究生组)+姓名+论文题目”。未按要求注明的,视为未申请参加评奖。
(4)论文引证体例参考《法学杂志》期刊论文注释体例。
(5)投稿时注明作者信息须完整准确,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学位、职称、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3.投稿方式
(1)投稿邮箱:WLFX2025@126.com
(2)投稿邮件标题:姓名+论文题目,如参赛论文请将邮件命名为“参赛优秀论文(学者组/研究生组)+姓名+论文题目”。投稿论文word文档标题格式:作者姓名+稿件题目
(3)投稿时务必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投稿和扫码缺一不可,若有遗漏视同投稿未成功。
(4)截稿时间:2025年12月19日18:00
信息来源: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二、关于第十七届国际公共政策智库论坛的通知
1.征稿主题
“全球视野下的公共政策创新与中韩合作”
主要议题包括:
(1)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创新
(2)数字化转型与公共治理现代化
(3)中韩公共政策比较研究
(4)社会保障与民生政策
(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
(6)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治理
(7)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政策
(8)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9)生物多样性政策
(10)公共外交政策
(11)京津冀协调发展与雄安新区政策创新
(12)其他相关公共政策议题
2.会议安排
(1)主旨演讲: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公共政策前沿问题发表演讲;
(2)分论坛研讨:围绕会议主题设立多个分论坛,开展深入交流;
(3)中韩对话专场:组织中韩学者就公共政策热点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4)发言或演讲安排:所有论文提交者都安排发言或演讲机会;
(5)优秀论文评选: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并颁发证书和奖金(设立特等奖、一等奖或二等奖若干);
(6)论文集:会议论文集提交中国知网收录(经过作者授权同意)。
3.论文提交
参会者应于2025年12月15日前提交论文摘要或全文(中文或英文或其他语言文字版本均可)的WORD版本至会议邮箱:ysdxwenfa@126.com;
论文格式请参照通常国内学术期刊要求。
4.会议费用
此次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
5.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处: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
联系人:孙博士,王博士,张博士,姜博士
邮箱:ysdxwenfa@126.com
6. 其他事项
会议详细日程及住宿安排将于第二轮通知中公布(预期2025年12月19日前)
信息来源: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获取原文链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三、关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第十届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通知
1.征稿主题
论文大赛坚持学术自由、自主、自律之原则,秉承兼容并包之精神,不指定主题,参赛者可自由选择主题,并自拟题目。
所选主题应当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围绕当前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现实问题为研究方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从法学角度进行讨论与分析。
2.参赛对象
论文大赛是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院在读的全日制25级、24级、23级博士生,25级、24级法学硕士生,2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生、25级法律硕士(法学)生必须提交合格的参赛论文,未参赛的视为未完成培养方案的要求。鼓励其他年级的研究生参赛。
欢迎本校其他学院、校外其他法学院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赛(注意:本科生不在参赛范围内,已保研本校/外校的本科生不具有参赛资格)。
3.论文要求
(1)论文应论点明确,论证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选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实践发展,回应时代关切,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脉搏,彰显财经报国使命担当。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自身专业撰写学术论文。鼓励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同时,也鼓励关注各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和国际学术热点问题。
(2)论文以中文撰写,按照标题(不超过24字为宜)、摘要(350-400字)、关键词(3-5个)、正文的顺序排列;
(3)按大赛要求的格式排版(见原文附件);如撰写英文论文,请符合APA论文写作要求;
(4)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10000字,总字数不超过18000字(含摘要、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等所有部分);
(5)在提交参赛的作品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现作者姓名、所在院校班级、指导教师姓名等个人信息。如论文为合作,需另附一页注明作者分工和各自实质性贡献。
(6)不接受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或已用稿的论文、已经编入公开出版的书籍或文集的论文,已获本校院级、校级及以上奖励的论文;不接受参赛人已获得学位的学位论文,接受学年论文、正在攻读的学位的学位论文。前述不接受的论文经增改后,原有文字占比不超过50%的论文,可接受。
(7)参赛论文应当符合国家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和公认的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由作者自行完成。本院将对参赛作品进行不端检测(论文复制百分比不超过10%)。如发现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将取消参赛资格,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指导教师。本院参赛者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学院相关规定处理,包括给予处分、取消有关奖项评选资格等。
4.论文提交
(1)独著和合作论文均可参赛,鼓励独著论文。独著论文参赛的,每位参赛者只可提交一篇。合作论文参赛的:作者均应为本院在读研究生,且需在正文后另附一页注明分工和各自实质性贡献;只计算第一作者为参赛者,其他作者仍需提交符合要求的作品;参赛者至多只能参与一篇合作论文。
(2)参赛论文须采用Microsoft Word文档格式(不接受PDF格式的论文),一式两份,分别以“学号+作者姓名+选题方向+论文题目+论文分组号”,“选题方向+论文题目+论文分组号”命名文档。参赛论文概不退还作者,请作者自留底稿。参赛论文提交时须自行分类,对应的论文分组号为:民法学(含知产),民事诉讼法学为“A”;商法学,经济法学,金融服务法学,财税法学为“B”;国际法为“C”;理论法学,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学),环境法学,宪法为“D”;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为“E”
(3)本院参赛者的论文,须以班为单位,一次性发送至电子邮箱:cufelawxsb@163.com,邮件标题为:【×班+参赛论文×篇】,并在邮件内附注未按时提交参赛作品的学生名单。非本院参赛者的论文,请直接发送至上述邮箱,邮件标题为:【×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邮件内需注明联系电话。发送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30日晚8点。
5. 奖励机制
(1)大赛组委会将组织本院专业教师审阅参赛论文,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奖项设置及数量视评选情况确定)。经作者同意,获奖论文将择优推荐至《财经法学》《中财法律评论》相关论坛。
(2)获奖者有机会在评选结束后举办的学术论坛上做主题发言,接受点评指导。论坛由学院组织举办,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学术期刊编辑参加。
(3)学院论文大赛同时是遴选参加本年度学校研究生论文大赛的主要方式。本院参赛者的优秀论文将推荐至学校参赛。
6.论文格式要求
(1)总体格式:参照《财经法学》具体格式。
(2)字体字号:论文中文标题为三号黑体,摘要及关键词为宋体小四号,一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为宋体小四号,注释为宋体五号,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3)注释要求:引用注释不得少于十个。书籍、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注释原则上要精确到具体页码;不得引用百度百科或其他网络百科;不能阅读相关外文者禁止直接引用外文,如日语、德语等。
(4)页面及打印要求:行间距: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2pt”。页码:一律设置为底端居中。必须A4纸单面打印;上、下边距一律为2.54厘米;左、右边距一律为2.50厘米。
(5)在提交参赛的作品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现作者姓名、所在院校班级、指导教师姓名等个人信息。
7.其他事项
未尽事宜,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如校级论文大赛出现规则变动,大赛组委会将及时更新通知。
大赛由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由法学院研究生会承办。
联系方式:cufelawxs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