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寓教于乐 教学相长
学: 学以致用 学而时习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用: 敬畏常识 敬畏传统 狠狠守住 圣贤经典
【汤晓凤专栏】
鱼,该不该被淹死?
原创作者|汤晓凤(教育硕士,高中音乐教师,一对龙凤胎孩子的妈妈。)
最近在读万维纲老师的《学习究竟是什么》,读到他写的第一部分,“学精第一”之“刻意练习”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感悟。
万老师说,要想成为业界高手,或者想让自己成为品牌,你所要做的并不是一万个小时的刻意练习,而是,要找一个业界的冠军成为你的老师,让他把他的经验,踩过的坑都告诉你,这样,你就可以避免重复试错,也能高效练习。
只有高质量的刻意练习才能让你成为行业翘楚,如果练习方法是错的,即使你用两万个小时,终究也成为不了你想成为的高手。
我觉得他说的太对了,要想成功,老师太重要了,跟着好的老师,可以日渐精进,不断成长;但是,反过来,跟着不好的老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就是鱼该不该被淹死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算为问题,但是,能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想说说现在的学校教育,看似在实施教育的阵地,这些年却出了太多的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这篇文章以我自己的角度——一名教师,两个初中生妈妈的角度,来探讨关于学校教育的几个问题,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01
教育者要守住平常心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魏书生老爷子说的,他说教育要守住一颗平常心,但我觉得可以更深层去理解这句话,做教育不仅要守住一颗平常心,做老师,做人,更要守住一颗平常心。
教育内卷到了白热化阶段,很多孩子都到了厌学的地步,根据社科院的数据统计,全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为15~20%,这么高的抑郁率分明是教育病态化了,是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了。
我觉得就是教育没有守住一颗平常心,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过多的掺杂了太多刻板的训练,把孩子们当成机器,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导致的。
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所在,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让小草成为小草,让小花成为小花,让小树成为参天大树,才是适合孩子的教育。
确实,中高考这两座大山把老师和孩子们压的喘不过气来,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教师的考核业绩,为了办家长满意的教育,老师和学校教育必须使出雷霆手段,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可,完全以知识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学校教育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背离了学校育人的功能,并且越来越离谱,越来越违背教育的自然规律,孩子们也越来越厌学,跳楼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种局面是多么的令人绝望。
教育必须改了,学校和家长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刻到了!
怎么改?
就是,老师和家长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跳脱出来,看得见孩子的真正需求,松松手,喘喘气,让孩子们回归正常,老师们回归正常,学校教学回归正常。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死记硬背并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把教育的主权交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的教育,各个阶段的孩子基本是接受的都是服从教育,服从后的灌输教育,接受的是刻板训练,这样的教育能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还是未知数。
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论孩子喜不喜欢学习,无论他怎样的躺平,我们都能接受,接受他本来的样子,爱孩子,呵护孩子,不让应试教育摧残孩子,这就是老师和家长的最基本职责和道德。
02
学校教育要尊重常识
在教育中,我觉得最起码的常识首先是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是最重要,最最重要的事情,可是现在的教育完全变样了,完全扭曲到不顾常识的地步了。
首先是睡眠,孩子们觉都睡不够,谈何教育的发生,他都不够睡,你却让他做题,强人所难吧。
不排除心理素质特别好,身体素质特别好的孩子,他们天生就是学习的料,可是,在初中,青春期阶段,睡眠不够,就真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现在的学生哪个不是早上不见太阳去上学,晚上放学回的很晚,两头不见太阳的日子是正常的作息时间,可是,200多年前的知识,值得全中国的孩子全力以赴,拼命去学吗?
损害了身体健康,真的很不值。
最近,深圳外国语学校特别火,这个学校的校长宣布,不卷了,按教育规律办事,还孩子们睡觉的时间。
就这一个决定,让深圳外国语全国知名,成为了家长们趋之若鹜的梦中情校,为什么?
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深深的知道了,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身心健康,孩子们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卷,不仅损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破坏孩子的内驱力,更破坏孩子们对生命的激情和热爱,卷,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存在。
其次,大量的作业让孩子们苦不堪言。
看到作业的危害原因是我的外甥,一个七年级的小女孩,眼睛里露出的那种空洞到可怕的无奈和绝望。
她见人不说话,疲惫到极点的神态让我震惊,我问怎么了,她说,累,写作业很累。
我担心她抑郁,我说可以不写作业,她说,写不完老师不让去学。
我不耽以最恶毒的心去揣测老师的内心世界,但是,有个别老师就是以作业作为惩罚手段来整治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越来越厌学。
这种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已完全不是教育,她只是想展示自己的权威,就是让孩子听话,如若反抗,作业伺候!
基础年级的老师,当好了是灵魂的工程师,当不好就是压榨学生的奴隶主。
可怕吗?
如此反常识的操作,教育出来的就是毫无反抗意识,毫无边界感的人,流水线的木偶产品,你指望孩子有啥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呢?
他们的翅膀都被作业给剪掉了,剩下的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和肉身。
浙江嘉兴南湖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面向全国宣布,实施作业熔断机制,如果学生的作业量超过晚上10点半,学生可以不做,只要第二天向老师作出说明就可以,保证孩子休息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才能更好的学习。
这个学校也出名了,仅仅是因为一个作业熔断机制,不让孩子们被作业所困。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决策,是因为这所学校尊守常识——过多的作业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反而会造成不好的效果,不走刻板化的教育道路,及时修正教学策略。
所以,做好教育,谨记常识很重要!
03
教学方法:学以致用 温故知新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发现没?
现在很少有人再提孔子的教学方法,但其实,就目前的教育方式来说,这种教学方法还真的特别适合孩子们的学习。
我是无意中刷到了魏书生的演讲视频,发现这位老先生对现在的教育现状了解的比较深刻,并且他自己还提出了解决问题得办法。
他说,现在的基础教育创新无非就是把明白事说糊涂了再重说,把老师和孩子们都搞糊涂了,教的稀里糊涂,学的也稀里糊涂。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提倡大单元教学,以及大单元所属下大主题、大概念、大任务、大情景、大活动,大容量等,是不是这些“大”就让老师们一头雾水,摸不着北。
更不用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等等等,这些方法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是真的在用吗?。
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没有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没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那,创造出来的这些方法有何意义?
孔子强调学生的学习是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就是老师用自己的办法教,孩子们用心学就可以了,哪有那么复杂。
孔子的这套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孩子们松弛的来学习,孩子学到知识,无非就是一个“慢”字,慢慢的来学习,慢慢的掌握,慢慢的融会贯通,慢慢的懂得老师讲的知识和道理,只有松弛得教育环境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
香港大学马毅教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他说,教育就是最大的耐心资本,对孩子的学习缺乏耐心,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浮躁,并且目光短浅。
可是,我们的教育是几天一考,一周一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每次考试必须排名,班级名次,级部名次,集团名次,全市名次等,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考试,各种排名把孩子们压的喘不过气来,焦虑,压抑,厌学等各种症状频发,这与教育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学习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教育部门却把它搞得如此复杂,真的特别让人无法理解。
很多知识,就是现成的,直接教给孩子们就行了,哪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这一点上,我觉得教师们的集体教研太重要了,就是老师们集思广益,商量出最先进的学习策略,然后用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给到学生就行。
提高老师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像万维钢老师说的,只有跟着水平高的人,课业水平才会高,否则,就是师傅不明徒弟拙,很浅显的道理!
04
学校教育应发展兴趣,挖掘特长
我本人是一名音乐老师,我提倡家长要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观察孩子的表现、发掘天赋特长,在养育的过程中,按照孩子的天赋,兴趣,爱好来发展他自己。
并且,我认为,孩子越早了解自己的天赋所在,越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就会对自己的认同感就越高,也越自信,被PUA的几率也就越低,在社会上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归属感,更不缺爱。
家长要带孩子努力的去找到自己的爱好特长,而,学校需要提供展示孩子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
天赋、才华,才是孩子他自己!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以及火遍互联网的剑桥萌叔多次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代替那些白领的工作,那些具有“人”的属性的能力,机器是取代不了的。
机器会唱歌吗?
机器能画画吗?
机器会跑步吗?
机器唱的歌,画的画,跑的步你会欣赏吗?
人工智能越来越发展,势必对现在的学校教育发出很大的挑战,我还是认为,学校教育一定也要配合家长,挖掘孩子的天赋特长,坚定不移的做好特长的挖掘和培养。
学校是个大舞台,具有天赋的孩子很渴望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扩大交际范围,找到自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一个正常的学校就是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一个可以尽情挥洒自己才华的并且心之向往,非常喜欢去的地方。
这才是好学校!
05
结束语
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前天我看了一篇访谈,有位教育者采访了读库主编张立宪和嘉宾张越,她提问的问题是,学校就是一个鱼塘,里面的鱼(学生)该不该被淹死?
一个学生感冒了,嗓子不好,妈妈让他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小声点,保护嗓子。
遭到了孩子激烈的反抗,孩子说,老师说发言就要大声,说话就要大声。
结果就是嗓子一直不好,并且孩子笃信老师说的话。
她想请教怎么办?
张立宪老师的回答是:如果一个老师连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的话,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张越老师的回答:除了遵纪守法和一些基本的公序良俗教给孩子以外,其他的老师少教,不要教。
真的,一开始,我写这篇文,我觉得很多学校是缺少了基本的教育常识,但,看完这篇访谈之后,我觉得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了心,没有了灵魂,是多么恶劣的境况才能让人说出“不要教了,让孩子们自己成长吧”这样的话!
一个没有灵魂的学校,你指望你的孩子有啥出息呢?
这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