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南京市金陵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赵霭临在六(3)班推出“纸上朋友圈”,不仅让学生爱上了文字交流,还成为语文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深度融合的生动案例。
让童真自由,让奇迹发生
信息化时代下,碎片信息裹挟了人们的思维,赵老师觉察到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被碎片化的信息干扰。于是,她别出心裁地创办了“纸上朋友圈”,通过周记与习作这一传统而纯粹的文字形式,让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彼此生活的记录者与评论者。最让同学开心的是老师允许写作自由,也允许童真的笔下发生一切奇迹,可以将传统书信交流中的真挚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示给同学和家长。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开“朋友圈”
在赵老师的鼓励下,每位同学都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设计自己的朋友圈封面。有色彩斑斓的儿童画,也有别出心裁的拼贴画、激励人心的座右铭……这种做法既培养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又弱化了某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的抵触心理。
在“纸上朋友圈”中,学生们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作文题目,而是被鼓励自由发挥,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心情感悟或是成长困惑。通过“纸上朋友圈”,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自然向家长、老师与同学开放。写作时不用担心文章结构是否严谨,也不用太在意文笔是否优美,反而提升了写作兴趣和能力。
双赢的教育创新让师生交流更顺畅
赵老师不仅自己会为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篇“朋友圈”留下暖心而真诚的“评论”,还引导学生们相互分享“朋友圈”,学生们在阅读完彼此的作文后,会留下真诚的评语和建议,镌刻下友谊的印记。
很多学生的家长惊喜地发现了自家孩子的变化。蒋旻辰同学的家长自豪地说:“每个周末,女儿都会为自己的‘朋友圈’深思熟虑,有了更强的表达欲,而且总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话题。”
纸上朋友圈在全校出圈
金陵小学六年级语文组薛景文老师说,赵霭临老师这一创新之举开创性地为写作教学开辟一条新路,让学生重拾写作热情,尽情挥洒文采,倾诉内心真情。金陵小学六年级语文组展勤丽老师说,她也在班上推行了“纸上朋友圈”,很受同学欢迎。她觉得只有像赵老师这样,做教学的有心人,才能找到既贴合学生需求,又高效有趣的教育方式。
金陵小学党委书记林慧敏说,赵霭临老师的“纸上朋友圈”不仅展示了语文学科教育的无限魅力,更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班级管理更人性化且高效。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