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走进西岸大剧院,《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的室内场景被搬到了现场,红色的砖墙、复古的门窗,加上麦克风与耳机,可以让人想象到当年国歌录制时的情景。观众也可以用便利贴,写下自己和国歌之间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百代小楼灌制的90周年。4月27日晚,原创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开幕大戏,开启西岸大剧院对外运营,标志着黄浦江畔这一全新文化地标正式向公众开放。
西岸大剧院里搭建了百代小楼打卡点
“歌续华章”——致敬《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融媒体活动启动仪式同天举行,未来将推出重映修复版《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上海印记”新媒体节目、《国家荣光》融媒体节目等内容。
再度打磨,用歌剧讲述国歌的故事
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由上海歌剧院与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塑造了以田汉、聂耳、夏衍等进步青年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群像,生动演绎了《风云儿女》及其孕育的“风云歌曲”。自2023年首演后,这部歌剧开启巡演之路。截至目前,歌剧演出场次达46场,文艺党课共22场,观演人次超过4.5万。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剧照
此次作为西岸大剧院开幕演出,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将连演三场。为了筹备这次演出,导演廖向红前段时间再次赶到上海,与主创团队在西岸大剧院仔细打磨这部作品。这一版本,时长从原来的两个多小时精简至110分钟左右,节奏更加紧凑,剧情更有张力,角色也更为丰满。
“主创团队对舞台布景进行了设计优化,使这部歌剧不但能在西岸大剧院这样的大舞台上演出,还可以改成中剧场、小剧场、音乐厅甚至快闪等版本,在不同的演艺空间内上演,适应不同观众群体的欣赏需求和习惯。”廖向红说,这部歌剧讲述了国歌诞生的始末,“让今天的观众更加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背景以及革命先辈的初心,给予年轻人启示。”
等候入场的观众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源于党史专家吴海勇的纪实文学作品。剧中扮演田汉的上海歌剧院男中音歌唱家何超说:“这部作品以纪实的模式来讲述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一批左翼文化人,他们的故事极富感染力,我们创作的这部歌剧因而是一部群像戏。”
饰演聂耳的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李新宇表示,为了演好聂耳这个角色,他不但调整了舞台动作和眼神,还多次观摩电影《聂耳》,从表演艺术家赵丹的表演中汲取养分,潜心研究舞台表现手法。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主创人员中,田汉出生于1898年,夏衍生于1900年,聂耳1912年生,他们是“上一届”的90后、00后、10后;何超和李新宇也希望,“这一届”的年轻人走进剧院,热爱这部歌剧,热爱这段历史。
“这个题材属于上海,又和上海歌剧院的红色血脉息息相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歌剧的形式来完美演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过程。”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说。
奏响“光荣乐章”,迎接“红色的五月”
创排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时,剧组曾多次实地走访《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国歌纪念馆、田汉故居、夏衍旧居等历史遗迹,仔细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4月30日起,百代小楼将以全新的展陈形式迎接观众。此次展陈运用装置化、视听化手法,从创作者之歌、抗争者之歌、新中国之歌三个维度回顾历史,致敬先辈,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观众置身这座“音乐殿堂”,可以在创新的场景体验中铭记抗战历史细节,体悟音乐先驱们炽热的家国情怀。
徐汇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博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氛围浓郁,区
浙江在线4月28日讯(记者 沈听雨)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此次,浙江出品电影《独行月球》获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扶持项目《万里归途》和《无名》分别获得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电影摄影奖;已故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万玛才旦的遗作《雪豹》获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奖。
华表奖是中国电影政府奖,由国家电影局主办并组织评选及颁奖。一直以来,华表奖都被视为中国电影风向标之一,承载着记录时代精神、引领艺术创新的使命。本届华表奖设优秀故事片、优秀农村题材影片、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等影片奖,及优秀男女演员、优秀编剧、优秀导演等个人奖。提名和获奖名单汇集了一批有思想深度、有艺术高度、受观众喜爱的中国电影佳作,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电影创作成就与中国影人奋进图景。
比如,电影《独行月球》作为一部科幻喜剧电影,讲述了维修工独孤月因意外被落在月球上成为“宇宙最后的人类”,由此展开系列冒险的故事。
在科幻制作上,该影片拿出十足诚意。剧组邀请科学顾问帮忙构建未来世界观,剧本创作完成后,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全片进行梳理和辅正,包括宇航服、月球车、空间站等道具和美术设计,都有材料学、机械学、工业设计等领域专家的支持。为模拟月面,剧组使用了15个共计超4万平方米的摄影棚,并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中铺设200吨沙石模拟月面粉尘,100%实景搭建了一座月球上的基地。业内人士评价,《独行月球》讲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浪漫故事,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展示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