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城里和村里的区别太大了!
据说人在年轻时居住过的城市会影响其一生,去美国留学有人毅然地选择纽约这样的大多会,也有些人决然投身美国大农村建设。那么到底有啥区别?
关于穿着打扮
城市
在纽约读书的小孩,纵使本来就土也会变得洋气,因为大街上讲究穿着的人太多。一年两次的时装周盛会,你低头看看自已的大叔凉拖和厚底篮球鞋,而后就会告诉自己要去买装备了。
纽约人一年四季都可以穿最时髦,最怪异的服装,因为没人会觉得你奇怪,反而你在村里会被遭人白眼的“时尚”,在这里一定有的人欣赏。
村里
谁说在村里念书的人千篇一律,我们也有自已的Style。那就是,我们超爱文化衫,就是上面印着地名院校名的帽衫、短袖或是T恤。
另外还有,每个院校都有自已的橄榄球队,所以很多人喜欢穿着印有校队Logo的各式衣服。
在村里,多数人走的是舒适实用Style,杜绝浮夸、杜绝攀比。
刚来到村里读书的中国同鞋可能还不太习惯这种随便地美式范儿穿衣搭,由此也造成了被美国人问“Whyyoudressupeveryday。”
关于交通
城市
“你开车了吗?”
“没啊。”
“那我们坐地铁吧。”
村里
“你开车了吗?”
“没啊。”
“你在逗我!!!?”
关于吃喝玩乐
城市
你如个吃货的话建议还是去大城市,要不过不了多久绝对要死要活的往有中餐馆的地方跑。
在大城市上学这个时候候好处就浮现出来了,去吃点中餐、日餐、韩餐,shavedice,奶茶啊什么的,开车不到十分钟,打个uber也不到5刀。
电影院也是隔几条街就有,theater也很多,演出基本每晚都有。
除了theater还有博物馆什么的都很多,这些也是够看很久的。
晚上你想出去坐坐,随处的bar和club,总能找着几个不査id的。
不想做饭,点个外卖也是很快的。在大城市真的就是不愁吃和不愁玩。
当然这样的代价也是非常昂贵的,住宿费比别的地方要贵出很多。对比一下LA和Davis差不多的房子月租金能差四五倍。哪怕住学校也会比别的大学的宿舍要贵出很多。
还有一点也许就是安全问题吧,相比之下城市可能差一点。
村里
我的一个学长,出国前他导师诡秘地对他说,其实去美国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实在就太无聊了,没有诱惑,只能好好读书。
当时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去了以后才发现,尼玛,说的太对了。
吃几乎都是在食堂解决,懒得跑太远。美国菜的主食说来说去就那几样,几种肉、芝士和面包的排列组合。别说院校没有中餐了,就连这整个城市(又或者讲整个村)也没几家中餐馆,能做正宗中国菜的就几乎没有了。
整个匹兹堡,能干的事情最多的地方就是学校。另外就是各色各样运动场所。
另外还有娱乐活动基本为零...能不好好学习么!
试想如果他去了哥大,面对着繁华的纽约,各色各样博物馆,各色各样百老汇,各种各样演唱会,各种好吃的,如何可能忍得了博士生那点可怜的津贴?
当然,在村里,冬天活动也许更丰富一点,可以免收费的滑雪。哈哈哈~~
美国有很多大城市,要论繁华,除了纽约,美国的城市是真比不上亚洲的那些超级都市(东京,香港,北京,上海,甚至于会新加坡),毕竞人口密度差距太明显。
LA大部分地区看起来也就是中国的二线城市的城建水准。于是很多同学去了之后感觉被骗了,美国其实就是一个村。
村和村是有差别的
村是分为“没吃的村”和“有吃的村”的!
有个小盆友在一个没有中国超市,连瓶像样的酱油都买不到的地方。
仅有的相当美式的中餐外卖难吃到不行,食堂里没有看起来能吃的东西。
在中部大农村待了两年,阶段去过一趟玉米地,那真是眼泪掉下来一点都不想走
了:
村和村的差距怎么可以这么大!!!!
中国人扎堆的地方实在就天堂!!!!
玉米地里一条街的好吃的!!!!
想一想自已近几年每一个感恩节春假出去旅游都是以吃为唯一目的,和同学一起去洛杉矶,进了餐馆都跟三年没吃过饭一样。
个人觉得,在城市中心的院校尽可能不要去(安全问题),只可惜深山老林还没几个人的学校也万万去不得(生活质量低下,每一天来回就见那么几个人,实在无聊)。
这一些不在繁华地段,人比较多,离城市近去哪都方便,有中国超市和像样的中餐馆的学校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如果不考虑找工作、只是念书的话,是真各有各的精彩,大城市反而诱惑太多、花钱的地方也多,不利于潜心学术(自然这个取决于具体专业和个人发展方向)。
美国比较好的一点在于,村里(二三线城市)也有非常完备的基础设施,很多地方的条件比城里好,只要有车,生活相当便利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