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成都市青羊区初中信息科技第三片联组教研活动在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百仁分校展开。此次教研活动聚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创新教学实践,第三片联组教师参加,共同探索信息科技教学的新方向。
活动伊始,泡桐树中学百仁分校信息科技教研组组长王冬分享了第二单元《有趣的数字菜谱》的整体课程设计。该单元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数据意识,通过“数字菜谱”这一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其间,王冬、孙姝琪、李琴溪三位老师分别就《数据的产生》《数据的表达》和《数据的价值》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分享。王冬老师在《数据的产生》说课中提到,课程可以通过巧妙的情境导入,借助与数字“31”相关的生活实例以及“嫦娥六号”的航天数据,将数字、数据和信息这些抽象概念变得生动易懂。丰富的实践活动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解剖苹果”“分类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属性”;“美食属性我来规划”“为你的美食添加属性”活动,则引导学生运用Markdown标记语言和YAML数据格式,为制作数字菜谱打基础,让学生在趣味中开启数据探索之旅。
孙姝琪老师的《数据的表达》说课同样令人眼前一亮。课程从常见的水果、人等对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属性特点,学习从不同视角规划属性,并深入探讨属性规划的方法和流程。学生在制作数字菜谱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菜谱属性模板的使用,规划每道菜的属性,还要按要求收集整理菜谱,建立“数字菜谱资源库”。此外,孙姝琪借助台灯、手机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对象、属性、方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切实感受“面向对象”思维方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李琴溪老师在《数据的价值》说课中介绍,课程以数字菜谱为依托,让学生接触简单的DSL查询语句,学会从海量菜谱数据中精准筛选特定要求的菜品,如适合老人的菜谱、“香辣”味型的菜谱等。学生还将通过查询对菜谱数据进行统计,如统计适合不同人群的菜谱数量、将高喜好度的菜谱升序显示等。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程中,老师还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数字菜谱资源库模板,让数据结构更加合理,通过知识拓展环节的关系图谱,拓宽学生对数据价值的认知边界。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联组教研活动,为青羊区初中信息科技教师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通过对《有趣的数字菜谱》单元课程的深入研讨,教师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相互启发,为提升信息科技教学质量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学生在信息科技领域收获更多知识与技能,为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图/文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百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