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哥哥杭州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6492366】
2.详情加微信【6492366】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新四军老兵高维田热心宣讲抗战故事—— “我要再加把劲,让红色故事更好流传下去”(时空对话) 早上6点,家住安徽省天长市广陵街道翠微巷的老人高维田便起了床。吃过早饭,高维田拎起浇水壶,缓步走向院中,开始打理起自家菜园。几平方米的菜地里,种满了茄子、黄瓜、辣椒等蔬菜,老人一边浇水,一边仔细观察有无杂草、枯叶,这个习惯他已坚持多年。 这位忙于种菜的老人,年轻时是一名新四军战士。1925年9月,高维田出生在天长金集镇,再过几个月他就将年满百岁。如此高龄,老人依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跟记者谈起抗战往事,高维田便把菜放在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参军为何选择新四军? “新四军帮助穷人,对待老百姓态度很好,还能经常打败日本鬼子” 年少时期,高维田一家过着清贫的日子。有一回,高维田和自己的3个朋友在一块时,谈起来:“我们老百姓辛辛苦苦,还饿着肚子,被日本人欺负,这是什么道理?”4个小伙子一合计,决定一起去参军。 当时,金集镇附近有国民党军队和新四军,高维田率先提议要加入新四军。“新四军帮助穷人,对待老百姓态度很好,还能经常打败日本鬼子,我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高维田的想法一说出口,就得到了朋友们的赞同。大家决定回去稍作准备,过几日一同去找新四军。 1943年6月的一天,没有与家人商量,高维田悄悄离开,和朋友们一起走上了参军之路。4人抵达部队时,已经接近傍晚。“做完自我介绍后,部队领导觉得我生得白净,怕我吃不了苦,3个朋友连忙帮着解释,说明我家里的情况,这才得以通过。”高维田笑着回忆,“也就是从这天起,我正式成为新四军二师独立旅的一名战士。” 参军第二天,简单熟悉环境后,正规的军事训练便开始了。从立正、稍息到向左转、向右转再到出操,高维田每个环节都学得十分认真。“那会儿部队的武器弹药不充足,我只分到了一把枪和三颗子弹,也有几个人轮流使用一把枪的情况。”高维田说,“射击训练包括跪姿、卧姿等,虽然不是实弹射击,但大家仍然一丝不苟地练习射击姿势,为的就是有一天能真正上战场。” 首次参战怎么打? “开火结束我们班就撤退,别的班跟上继续打,打完就走、绝不恋战” 没出几日,高维田便迎来自己参军后的第一次战斗。 当时部队在彭家庵,日常有哨兵站岗放哨。有一天中午,哨兵发现有一个班的日军和一个排的伪军在向部队靠近。掌握情况后,部队决定采取游击战,高维田所在的班负责第一轮进攻。 高维田告诉记者,按照布置,一个班的战士分成两批,第一批率先架好枪,等到敌人走到附近的桥上时,立即开火。随后第一批人撤下,第二批人跟上开火。 “开火结束我们班就撤退,别的班跟上继续打,打完就走、绝不恋战。”高维田说,“几轮交战后,敌人没有再继续进犯,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了任务,也保证了自身安全。” 回忆起首次战斗的感受,老人说:“那会儿血气方刚,打仗压根就没考虑别的,更谈不上害怕。直到当晚班里开会作总结时,我才感觉到有一点恍惚。” 1943年9月,日军进行多轮“扫荡”,高维田所在部队在八百桥一带阻击。“我们班的任务是打掉日军的后勤运输队,经过多次侦查,我们发现日军十分狡猾,经常趁着夜色,通过水路运送物资。”高维田说。 将计就计,新四军摸黑打伏击,高维田等人提前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等到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开火,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有效切断了日军的物资运输。”高维田说。 为何依旧忙碌? “像我这样从生死线上过来的老战士不多了,能多讲讲就多讲讲” 高维田在战斗中表现越来越好,1944年9月,他光荣入党。高维田始终兢兢业业,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战胜利后,高维田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历经多次重大战役。1958年高维田所在部队成建制集体调到北大荒,垦荒戍边。1963年,他转业回到家乡天长工作,先后担任过天长水电局局长、天长农办副主任等。1984年,高维田离休。 离休后,高维田依然保持革命本色,依旧在忙碌着。高维田多次到企业、工厂、学校讲述革命历史。“上个月底,我还到金集中学,为全校师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大家兴致很高,我也越讲越兴奋,希望有更多孩子能铭记那段历史。”高维田说。 高维田育有7个子女,大女儿高慧今年已经72岁了,退休前在医院检验科工作,现在与父亲居住在一起,照顾他的饮食起居。高维田上了年纪,高慧也曾劝他少出去参加活动、少作报告,可老人家没有同意。“像我这样从生死线上过来的老战士不多了,能多讲讲就多讲讲。我要再加把劲,让红色故事更好流传下去,让红色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链接 安徽天长组织志愿活动坚持收集老兵故事 安徽天长是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前沿。为了培养新四军干部,1941年5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在天长建校。在4年多的时间内,抗大八分校共培养出2500余名军政干部,为抗日队伍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天长市近年来坚持开展“青听兵语——百名功勋老战士讲党史”志愿服务项目,抢救性挖掘、收集、整理、编撰和宣传101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的事迹。该项目历时2年时间,参加项目的志愿者超百人,共整理老照片、家书、勋章等200余件,录制百余小时口述历史影像资料。 天长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兼项目负责人史九永走遍了100多个村(社区),参与了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他说:“在走访整理的过程中,老兵们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一些老兵在接受采访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留存和延续。”如今,天长市健在的抗日老兵仅有3人。“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青听兵语’项目抢救下来的记忆更显珍贵。”史九永说。 (本报记者田先进整理)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