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高三的家长,几乎没有人没听说过张雪峰。他在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家长对高考志愿填报的认知。可以说,张雪峰对中国普通家庭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无人可比。
最近,有人刷到张雪峰在直播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录取的数据,在他录取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个专业最高分多少,最低分多少,应该当时就有了,可是为什么学校一直到明年的报考前才把这些数据公布?
是啊,为什么会拖这么久呢?如果这些数据早一点公布,不是可以让高三的家长更充分地准备志愿填报吗?在成功地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后,张雪峰却并没有给出答案。他欲言又止,说自己知道真相后当时真的气极了,现在不方便告诉大家。
他的问题,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可奇怪的是,面对公众质疑,相关部门保持沉默。部分高校给出的"系统升级"、"学籍注册"等官方说辞,在张雪峰的质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好奇心害死猫。越没有人说大家越想知道答案。通过网络查询,我得到以下回答。
大学录取数据推迟公布的理由有5个:
数据处理与审核:录取的数据庞大而复杂,需要认真收集和整理,学校要确保各种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此外还要进行内部的审查与评估,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为明年的招生决策提供参考。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隐私保护:录取数据包含大量学生的个人信息,学校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严格的脱敏处理,以保护学生的隐私。这一过程操作过程严格谨慎,不宜过早公布信息。
招生计划调整:高校招生计划通常在当年9月底才最终确定,如果当年公布录取数据,学校就没有了充足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招生计划,可能会使招生计划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维护招生秩序:当年公布录取数据,可能会使部分高校提前结束招生,给其他学校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推迟公布还可以给落榜的考生一个缓冲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调整心态并规划未来。
避免社会过度解读:录取数据通常被当作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和声誉的重要指标,过早公布,可能会引发家长和考生过度解读,甚至会让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推迟公布可以降低影响,维护教育公平。
对于网络给出的这些答案,一些网友并不认可。大家从张雪峰的语气和态度中,感觉真相远不止如此。一些人基于张雪峰的暗示,做出了一些猜测:
除高考统招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未完全透明的招生途径,部分渠道的录取标准和过程不透明。
高校和教育部门可能会根据实际的录取情况对招生数据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和原因未完全公开。
部分学校的招生过程可能会受到一些人为的干预,为避免曝光,相关数据要推迟公布。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纯粹是网友的主观猜测,并无任何官方证据支持。
到底是什么让张雪峰欲言又止呢?不得而知。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复。毕竟,高考事关千万家庭的命运,任何数据的失实都是在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