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创造力源于对世界的敏锐感知,而那些爱哭的孩子,很可能是未来的创造者。”
1
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挺欢乐的情节,雯雯看到一半突然哭了,说小蝌蚪真可怜,万一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生活中,有的孩子天生敏感,动不动就哭,常被家长误以为是娇气、懦弱,其实这是他们的人格特征,而且很可能是难得的天赋。雯雯就是这样的女孩。
星期天的下午,我带儿子在小区里散步,看到邻居家的4岁女孩雯雯坐在路边,抱着双膝嘤嘤地哭泣。
她的妈妈容女士站在一旁不耐烦地数落:“这片草地不是咱家的,不关你的事,别没事找事。”“好了好了,别哭了,烦不烦人呀!”
一问才知道,雯雯是在为小草伤心。草地上插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踏入想一想,小草也在长”,警示人们爱护环境。
半小时前,雯雯在妈妈的指导下认识了最难写的“踏”字,明白了警示牌的意思,就坐在路边不肯离开,像是要做草地的守护者。
就在刚刚,一个足球从雯雯的身边滚入草地,一个汗流浃背的男孩想冲过去捡球。
雯雯伸开双臂拦住:“小草也在长!”男孩笑了笑,绕过雯雯,踏入草地捡回了足球。雯雯望着草地上的一串脚印,伤心地哭起来。
容女士对我说:“你看这丫头,脆弱得像个肥皂泡,一戳就破。”
我劝慰:“雯雯有爱心,是个好孩子。刚才那个哥哥不乖,不听劝阻,踩伤了小草,一会儿我看到他,一定狠狠批评他。”
雯雯抬起泪眼,哽咽着说:“可是,小草死了……”
容女士告诉我,雯雯从小就多愁善感,动不动就哭:“比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挺欢乐的情节,雯雯看到一半突然哭了,说小蝌蚪真可怜,万一找不到妈妈怎么办?你说她多可笑,竟然操蝌蚪的心。”
我初步判断雯雯是高敏感人格的孩子,于是向容女士求证:“雯雯一定是你的贴身小棉袄吧?你不开心的时候,她是怎么安慰你的?”
“这孩子可会安慰人!”容女士眉开眼笑,“她小小年纪就会察言观色,发现我不开心就跑过来吻我,问:‘妈妈,你今天是不是累了?’‘谁惹妈妈不高兴了?’那情真意切的小眼神总能让我心里的不快烟消云散。幼儿园老师告诉我,雯雯是个热心肠,哪个小朋友哭了,她总是第一时间过去安慰:‘别害怕,你的妈妈肯定会来接你。’‘我也想妈妈,也想哭,可我忍住了,不如我们一起玩乐高吧,玩玩就不想妈妈了。’你说我这宝贝丫头,该不是心理咨询师投胎吧?”
我笑道:“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雯雯是一个高敏感人格的孩子,所以她爱哭、会疼人。”
“高敏感人格?”容女士警惕起来,胡乱猜测,“该不是神经过敏吧?”
2
“创造力源于对世界的敏锐感知,而那些爱哭的孩子,很可能是未来的创造者。”
我告诉容女士,高度敏感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表现为对环境、声音、光线、气味等外在刺激更为敏感,甚至一些细微的情绪信号都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他们不仅能察觉到细小的变化,还会对这些变化有深刻的情绪反应。大量研究显示,高敏感人格是一种正常的性格特质,占总人口的15%~20%。
“正常?”容女士瞪了我一眼,“雯雯动不动就哭,一哭我就得哄半天,要是她皮实一点该多好啊!”
我说:“雯雯爱哭,不是娇气,也不是软弱,而是对世界的深刻共情。”
容女士用异样的眼神打量雯雯,然后拉我在石凳上坐下:“详细说说高敏感的孩子有哪些特征。”
我告诉她,高敏感人格有以下4个典型特征:
1.情绪敏感性强
高敏感者往往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能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情绪变化,甚至微妙的情绪信号也难逃他们的注意,因而具有极高的共情能力,但也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
比如,看到花朵被风吹落,高敏感孩子会难过;听到悲伤的音乐,他们会黯然神伤;看到别人受委屈,他们会感同身受。
2.擅长深度信息处理
高敏感者倾向于深入思考。他们会在接触新信息和新环境时更为细致地分析并反复思考。这种深度处理使他们擅长发现细节,洞察力较强,但往往容易因此产生焦虑和过度思虑。
比如,来到一个陌生的游乐场,高敏感孩子会寸步不离地跟着家长,密切观察周围的一切,容易让家长误解为胆小、懦弱。
3.感官反应强烈
高敏感者对感官刺激如声音、光线、气味等非常敏感。这种感官敏感让他们能从细微的体验中获得乐趣,但过度的刺激则会引发不适,甚至产生情绪崩溃的风险。
比如,他们总是最先发现外面下雨了;爸爸偷偷去外面吸烟,刚进家门,身上的烟味就会被高敏感孩子闻到。
4.有过度共情和助人倾向
高敏感者通常具有较强的共情能力,容易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愿意主动帮助他人。但帮助如果失去界限,容易让高敏感者承受超出其能力的压力。
容女士将这些特征与雯雯的表现对号入座,发现雯雯每项都符合:“看来雯雯的确是高敏感孩子。那么,高敏感人格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我告诉她,高敏感人格的优势在于其高共情能力、深度的情感体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高敏感者通常善解人意,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对细节和美的敏感让他们在艺术、创意等领域有出色表现。
他们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因而感知幸福的能力较强。这些优势让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或从事创意工作时表现出色。
高敏感人格的劣势在于其容易感到压力、情绪波动大以及过度自省。他们倾向于过度分析和深思,容易在小事上纠结,或对自己要求过高,导致情绪波动或自我否定。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性格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更容易体验到情绪上的疲惫。
我强调:“高敏感带来的并不全是困扰,它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功能,甚至是天赋。”
“你该不是在安慰我吧?”容女士投来不信任的一瞥,“雯雯这么脆弱,长大后会有什么出息!”
“许多成功者是高敏感人格。”我说,“他们不是克服了高敏感而成功,而是借助高敏感才获得成功。”
高敏感孩子具有强大的创造力。他们能从小事中发现美,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创造力源于对世界的敏锐感知,而那些爱哭的孩子,很可能是未来的创造者。”
丹麦作家安徒生有家族遗传的高敏感人格,正是得益于这种敏感,他写出了《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举世闻名的童话故事,情感之细腻和思想之深邃令人叹为观止。
荷兰画家梵高同样是一位高敏感者。他性格孤僻、敏感,对色彩、光影和自然景物有独特而深刻的感知,在短短十年间创作了超过 2000 幅作品,包括约 900 幅油画和 1100 幅素描,如《星月夜》《向日葵》等,以强烈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展现他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
周杰伦也是一位高敏感者。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和创造力,能敏锐地感知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细节,并将其融入音乐创作,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
容女士紧张的表情松弛下来。她再次打量坐在草地边伤心的雯雯,自言自语:“看来我养了一个宝贝,以后要加倍爱护才行啊!”
3
与家长沟通时,高敏感孩子对家长的语气、措辞十分在意,所以,家长要格外耐心,尽量避免批评、指责,要多用鼓励、引导的方式
我告诉容女士,以后在陪伴雯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接纳雯雯的高敏感,理解她的脆弱
“以后绝不能再给雯雯贴‘胆小’‘懦弱’‘神经过敏’之类的负面标签。”我说,“高敏感不是缺陷,是正常的人格特质,甚至是天赋。你要接纳它,也要让雯雯接纳它。这很重要,事关雯雯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2.给予雯雯更多的保护,让她有安全感
对于雯雯这样的高敏感孩子,稳定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婚姻状况、家庭氛围、作息规律等。
我告诉容女士:“孩子在家里的安全主要来自秩序感。建议你制定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将起床、吃饭、游戏、看电视、睡觉等日常活动都纳入作息表,让雯雯感受到生活稳定。”
我提醒:“如果雯雯在进入陌生环境之初出现退缩行为,你不可斥责,要给她适应的时间,不妨对她说:‘别怕,妈妈就在你身后,永远做你的后盾。’”
3.陪伴雯雯时要格外耐心,让她有松弛感
与家长沟通时,高敏感孩子对家长的语气、措辞十分在意,所以,家长要格外耐心,尽量避免批评、指责,要多用鼓励、引导的方式。
“比如,”我举例,“如果雯雯犯了错,你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而要说‘这次你可能有些小失误,我们看看怎么改进会更好’。委婉的语气会让雯雯有松弛感,进步会更快。”
4.尊重雯雯的个人空间,允许她独处
高敏感孩子需要更多独处时间恢复精力,家长要尊重他们的需求。当孩子想自己待一会儿时,家长不要过多打扰,让其在舒适的环境中慢慢放松下来。
“就像现在。”我说,“她刚刚经历了一场不愉快,正在整理心情,就让她在路边坐一会儿,别急着带她回家,更不能要求她马上振作起来。等她的心情平复了,再跟她聊一聊环境保护的问题,教育效果会更好。”
5.培养雯雯管理情绪的能力
我对容女士说:“雯雯只有4岁,遇到不开心的事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控制,对心理健康不利。建议你从识别情绪、表达情绪入手,培养她管理情绪的能力。”
识别情绪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准备几张卡片,写上“愤怒”“难过”“害怕”等字样。孩子不开心时,家长可以拿出卡片让孩子选一张最适合的。如果孩子不会选择,家长可以引导。
接下来是表达情绪。家长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能和我说说为什么吗?”孩子表达情绪就是宣泄情绪,而宣泄情绪是管理情绪的基本方法。
容女士问:“刚才你说高敏感孩子在艺术、文学等方面有独特的感知力,那我是不是可以给雯雯报几个兴趣班,挖掘一下她的潜能?”
我说:“当然可以。感知力强、观察细腻是高敏感孩子的优势,让雯雯多接触艺术是扬长避短、顺势而为,我支持。不过,你要问问雯雯本人的意见,不要逼她做她不乐意做的事。”
END
作者:小 单
编辑:壮青青
文章来源: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