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钱穆教育思想观照下乡村小学德性课程的本土化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积极探索“课题进课堂”的创新实践路径,5月21日,“课题进课堂:钱穆教育思想观照下乡村小学德性课程的本土化开发与实践研究”专题研讨活动在无锡市新吴区泰伯实验小学举行。
沙璇老师执教《巨人的花园》,通过情境创设与情感引导,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感悟“分享”的德性内涵,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张萌老师执教《铁杵成针》,以传统文化典故为载体,通过文言文教学渗透“坚持”的德性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品格。
王艺静老师执教《请帮我一下》,以生活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互助的意义与实践方法,将德性教育与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相结合。
卞芸老师的《多彩的文化》则聚焦文化多样性,通过互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培养包容的德性素养。
四节展示课涵盖语文与道法学科,呈现了德性课程在不同学科中的实践样态,既体现了学科特性,又彰显了钱穆教育思想中“德性为本”的育人理念;既以对话教育的形式让学生吸收课程知识(人我教化),又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自我反思(自我教化),最终促进德性的内生性发展。
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泰伯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马占军老师汇报了德性课堂的研究进展。他从课程开发背景、实践策略、阶段性成果及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与会教师提供了清晰的研究思路。
活动最后,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规划办陆启威主任带来了精彩的课堂点评与专题讲座。他首先肯定了四节展示课在德性教育落地方面的探索,认为授课教师能够巧妙挖掘学科中的德性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落地”的有机统一。随后,陆主任以《钱穆教育思想视域下的德性课程建构逻辑》为主题展开讲座,从钱穆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出发,深入解析了乡村小学德性课程本土化开发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他强调,德性课程建设需立足乡村文化土壤,注重“传统价值”与“现代需求”的融合,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育人体系。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性,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专业指导。
此次专题研讨活动通过课堂示范、研究汇报与专家引领的多元形式,搭建了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交流平台。未来,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钱穆教育思想,探索德性课程的创新路径,为乡村小学育人模式改革注入新动力。(图片由张萌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