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过,大学老师,是我们能接触到的,最高层次的人。毕了业之后,发现大学老师都是大牛。
但我们也能看见新闻,有老师扛不住压力想不开。有老师控诉学校,甚至对簿公堂。好像老师和老师也不一样。
老师和学生一样,有考第一的,就有考到倒数第一的。成绩不好的学生被中考分流,成绩不好的老师,也会被政策分流。
老师这份工作,大家都以为,考上编制就安稳了,只要没有大错就一辈子都是老师。这事还真不是这样,就连高学历,都不能免除这一点。
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有一个非升即走的规定。有的是六年,有的是八年。这期间,如果考核不通过,那就将被学校边缘化。
一位女博士就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原本是浙江一所还不错的高校的副教授,但因为没通过学校的考核,竟然被转岗到了保卫科。
她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校园巡逻、管理外卖车辆或者照顾流浪猫。听起来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一个高学历的大学老师,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保安?
但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高校普遍实施的“非升即走”机制。简单来说,学校给一个期限,通常几年内,要达到一定的科研要求。
比如申请到基金、发表足够多的论文,这样才能从讲师升到副教授、再升教授。如果达不到,学校也不会直接开除老师,而是常会通过“人才引进退出机制”把老师调去其他非教学岗位。
这听起来好像挺人性化,但实际上对当事人来说,心理落差非常大。这位女生提到,她做副教授的时候,每个月工资只有四千,年终绩效也才六千多。
她原本以为是暂时的情况,努力一下总会改善,但最终因为考核没过,被调去了保卫科。一开始她当然很难接受。
毕竟苦读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进入高校,结果却做起完全不相干的工作,面子上挂不住,心里也更不是滋味。
博士毕业,大学副教授,工资加在一起还没有一些外卖小哥多。不仅看的人傻了眼,原来大学老师也不容易。
女生把经历分享出来之后,并没有迎来一边倒的同情,反而很多人表示羡慕。为什么?因为很多人觉得,高校里的行政类、后勤类岗位其实比教学岗更轻松,压力小,还稳定。
有人开玩笑说“恭喜你少走了三十年弯路”,意思是很多人卷了一辈子,最后不也是想找一个能养老的闲职吗?你这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养老模式”,岂不是更聪明?
甚至还有同校的人透露,转去保卫科之后,绩效工资反而更高了,一个月能拿到5400,比一些教学岗的老师还多。
这样一来,很多人反而争着想转岗,只是教学岗的人未必能轻易转过去,有时候还得靠点关系。这件事其实也打破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
在高校里,并不是所有岗位都光鲜亮丽,也并不是只有教学科研才是好出路。行政、保安、后勤这些职位,虽然听起来普通,但稳定性高、压力小,反而成了另类的“香饽饽”。
所以,如果你也有志于进入高校工作,不要只看光环,还要多了解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而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面临类似的转岗,别急着否定自己,有时候,人生换个赛道,反而能跑得更轻松。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