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编室鲁景晖的主题演讲,以统计学专业背景为独特切入点,生动展现了青年出版人将专业思维融入出版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从借助数据洞察需求、优化选题策略,到借鉴成功案例推出“纸质书+线上课程”创新模式,字里行间既体现了对出版行业改革创新的深刻理解,也彰显了青年一代敢于突破、勇于实践的担当精神。他用亲身经历诠释了“改革是思维的破局,创新是对‘人’的尊重”,为我们呈现了数字时代出版人如何以理性导航、用创新赋能,让文字跨越载体局限直抵人心的生动图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品读这篇饱含思考与热情的演讲,感受青年出版人在改革创新道路上的探索足迹与坚定信念。
改革添动力 创新促发展
求学时,我的专业是统计学,数字曾是我的语言,但当踏入出版社的大门,我才真正明白: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滚烫的文字,是改革与创新的脉搏,是出版人守护文化火种的初心。
记得入职当天,我捧着一摞稿件,满心忐忑。导师问我:“统计和出版有什么关系?”我苦思冥想,找不到答案。直到第一次参与选题策划会,我才有所感悟。
当时,会上正在讨论一本有关儿童财商的图书,大家就营销方法各持己见。我默默调取了过去三年同类书籍的销售数据,发现市场的需求增长的同时,供给却始终集中在线上。我鼓起勇气提出:“能否用数据调整策略,开展线下活动,让书籍更贴近儿童读者?”出乎意料,领导欣然同意了,后来,主任找到我说“用理性为感性导航,这就是统计学在出版行业的价值。”我深受启发。
不久,这本书在多个线下儿童图书活动中推出,销量十分可观。我意识到,改革不仅是政策的落地,更是思维的破局:数据不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洞察读者需求的“显微镜”,是优化选题的“指南针”。
时间来到去年冬天,我负责一本数学教辅的编辑工作。书稿内容优秀,但高成本带来的高定价,让许多读者望而却步。我萌发了为图书搭配“线上课程”带动销售的想法,但陡增的成本使我进退维谷。
迷茫时,我忽地想起,人民社前辈挖掘抖音博主"语文山水"的IP,做成《语文山水写作课》一书,畅销全网,销量势如破竹。这使我豁然开朗:原来改革与创新不仅新需要勇气,更需要敢为人先的智慧与魄力。我即刻展开调研,发现 “名师讲解”对家长群体很有吸引力。于是顶着压力推出“纸质书+线上课程”版本,一经上市就迅速登上各大电商平台畅销榜单。这一刻,我真正懂得:改革的动力,来自对“人”的尊重;创新的意义,在于让文字跨越纸面,直抵人心。
现如今传统纸媒与数字科技正在激烈地碰撞与融合,若把出版行业比作幽静的潭水,那么数字科技、AI技术就是跳动的烈焰,二者并非势不相容,水火既济之下所产生的蒸汽能飞向更高的天空。恰如今日之局势,出版行业必将借助数字科技达到崭新的高度。
我的数学课本里写着无数的法则,但出版工作教会我另一个法则:每一本书的诞生,都是无数人改革与创新的叠加。从“一纸一书”到“一屏一云”,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出版人“传承文明、服务大众”的决心。
“用数据丈量时代,用创新点燃文字。”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出版人的答案。让我们以改革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出版的长卷上,写下无愧于新时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