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曾在多个省级田径赛事夺冠
她原本希望通过体育特长进入理想大学
然而在距离跳远高水平测试仅剩20天
距离高考不到60天时
她前叉韧带断裂,无法参加测试
突如其来的挫折没有将她打倒
反而让她
“丢掉心理包袱,轻装上阵”
她迅速调整心态
全身心投入高考备考中
以668分的成绩圆梦清华
她就是清华大学法学类2025级本科新生苟曾妮
天赋与挫折:双轨人生的急转弯
2021年,在成都市的一场跳远比赛中,一位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训练的初三女孩惊艳全场——苟曾妮以5米17的成绩一举夺得全市亚军。
“当时好多教练现场就来找我。”就这样,她遇到了人生重要的引路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三级跳远冠军顾俊杰。学业成绩一向优异的苟曾妮,从此在教练顾俊杰的指导下,走上了跳远运动员的道路。
苟曾妮与教练合影
短短一年时间,苟曾妮的成绩就跃升至5米67;两年后,她已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先后在四川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四川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等赛事中夺冠;2024年,她在全国U系列田径联赛上更是跳出了6米22的个人最好成绩。
苟曾妮在跳远赛场上
赛场上捷报频传的同时,苟曾妮的文化课成绩也从来没有落下过,始终名列前茅。根据相关政策,苟曾妮有很大的机会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方式录取到理想大学。父母、老师和教练都寄予厚望。然而,命运却在此时给她开了个玩笑。
在跳远高水平测试仅剩20天、高考不到60天时,苟曾妮在训练中意外受伤,前叉韧带断裂,无法参加测试。
消息传来,所有人都对苟曾妮的遭遇感到惋惜,尤其是教练。“顾教练1米9的大个子,哭得最伤心的就是他。”但是苟曾妮并没有被这场意外打倒。受伤后,她反而感受到一种“奇怪的解脱感”。“身边的人都说,你体育那么好,肯定能稳上一所好大学。但是我受伤了,我好像就有一个借口了,可以不用回应别人的期待了。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是真正为我自己而高考。”
她迅速调整心态:“韧带会断裂,但意志不会;从赛场到学堂,变的只是赛道,不变的是永远向前的决心!”她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韧带断裂并不是挫折或者失败,只是一次经历,自己所要做的是好好地体验这段人生。
于是,这个曾经在体育赛场上追逐梦想的女孩,就这样转身投入了另一个赛道的冲刺。而她也用实力证明:真正的强者,从不在乎战场在哪儿。
从赛场到学堂:不变的意志和决心
受伤前,苟曾妮需要兼顾训练和学习。她每天17:25下课,紧接着要进行两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训练结束后则回到教室晚自习。每天看着周围同学已经完成了许多学习任务,而自己的任务才刚刚开始,苟曾妮难免感到压力。受伤后,苟曾妮可以把时间全部投入到学业中,这反而让她的学习节奏更加从容。
从医院重返校园的那一天起,她变得更加坚定,更加努力,也更加豁达。
苟曾妮高中时的笔记
跳远是个充满变数的项目,比赛中每个运动员最多有6次试跳机会,可能这一跳领先,下一跳就被反超,甚至可能因为踩线犯规而前功尽弃。苟曾妮至今记得一次比赛的经历:前三跳全部犯规,如果第四跳再犯规,成绩将为零。这种必须在几分钟内平复心态、调整策略的极端压力,成为了她备战高考时的宝贵财富。高考临近,面对密集的考试和起伏的成绩,从赛场迁移而来的抗压能力,帮助苟曾妮度过了低迷的时期。
作为运动员,在暑假最热的三伏天里,苟曾妮在跑道上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跑到呕吐、抽筋也是常有的事。这种日复一日艰苦训练所锻造的韧性和耐力,也在苟曾妮的学习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韧带断裂后,她忍着病痛依旧每天保持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苟曾妮不仅考上了自己梦想已久的清华大学,还被录取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从体育到法学:从不设限的清华新人
初秋的清华园里,刚做完韧带修复手术不久的苟曾妮站在二校门前,手握紫色的清华录取通知书,“清华大学”四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格外耀眼,属于她的新征程在这一刻开启。
苟曾妮与父母在迎新展板前合影
小学时,苟曾妮初次参观清华,就对美丽的校园印象深刻。成为一名运动员后,她了解到“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感到清华的体育氛围与自身运动员的身份高度契合,更坚定了来到清华的愿望。父母都是法律工作者,在耳濡目染下,苟曾妮也对法学类专业充满向往,"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具有稳定的框架,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它既反映时代特征,又进一步推动时代发展。"
苟曾妮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她擅长打棒垒球,通过了钢琴十级,会唱歌剧,小升初时甚至差点走上艺术特长生路线,初中时三次获得校园歌手大赛一等奖。“人生不应该被单一标签定义,就像我既能在赛场上拼搏,也能在钢琴前沉醉,我也期待将来在法学领域探索新的可能。”
苟曾妮初中时参加校园歌手大赛
谈及未来的规划,苟曾妮希望在清华的沃土上,既能延续运动员的专注与韧性,也能拥抱更多可能。“人生就像跳远,落地前一切未定。在清华,我不想给自己设限,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未来四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想清楚自己对自己、对家人、对国家、对民族能做什么。”(文\王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