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五四学制)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三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知识点难度显著提升,像多位数乘除法、几何基础认知、分数初步概念等内容逐步出现。此时,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更能维系其对数学的兴趣。以下结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特性与孩子思维发展规律,整理出核心学习方法:
一、筑牢基础:实现从 “直观感知” 到 “抽象理解” 的顺畅过渡
三年级数学学习不再依赖一二年级的实物计数,开始接触 “倍数”“面积” 等抽象概念,扎实理解基础概念成为首要任务。
(一)深化概念理解,摒弃机械记忆
面对 “周长”“面积”“分数含义” 等关键概念,借助具象化手段帮助孩子内化:
学习 “周长” 时,可让孩子用软尺绕课桌边缘测量一周,或用彩绳围出树叶轮廓再展开测量长度,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感知 “封闭图形外围一圈的长度”;
学习 “分数 1/3” 时,用圆形纸片对折三次,观察每一份与整体的关系,或把 3 块饼干平均分给 3 个同学,让孩子亲身体会 “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3 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1/3”。
同时,结合生活场景解读抽象公式,比如 “爸爸买 4 箱牛奶,每箱 12 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对应 “单价 × 数量 = 总价” 的数量关系,让孩子明白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二)强化基础运算,提升计算效能
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三年级计算的重点,采用 “分层递进练习法” 逐步巩固:
初期聚焦 “基础口算训练”,如 30×4、80÷4 等,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与整十数运算规则;
中期开展 “竖式计算专项练习”,重点突破进位(如 24×6)、退位(如 75÷4)的运算步骤,针对 “忘记进位”“商的数位写错” 等常见问题,通过错题复盘强化正确运算流程;
每天安排 5-10 分钟限时计算练习,设定合理的正确率目标,帮助孩子养成 “快速且精准” 的计算习惯。
二、优化解题策略:完成从 “被动解题” 到 “主动思考” 的转变
三年级应用题出现 “两步计算”“隐藏条件” 等新特点,需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提升逻辑分析能力。
(一)巧用 “图形可视化” 化解复杂问题
针对 “倍数问题”“行程问题”“差倍问题” 等较难理解的题型,借助线段图、示意图将抽象信息转化为直观图像:
例如 “图书馆有故事书 28 本,科技书的数量是故事书的 2 倍,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绘制线段图时,用 1 段线段表示故事书的 28 本,科技书则用 2 段等长线段表示,通过图形清晰看出 “总数量 = 故事书数量 + 科技书数量 = 28+28×2”;
解答几何题(如求正方形周长)时,先让孩子画出图形并标注边长,再结合公式计算,避免因遗漏数据或混淆公式导致错误。
(二)运用 “逆向推导法” 解决倒推类问题
面对 “已知结果求初始值” 的题型,如 “一个数除以 4,再减 6,结果是 2,这个数是多少”,采用 “倒推法” 梳理思路:
从最终结果 2 出发,逆向还原每一步运算,先把 “减 6” 变回 “加 6”(2+6=8),再把 “除以 4” 变回 “乘 4”(8×4=32),逐步求出原数;
可通过 “流程图” 辅助记录,如( )÷4 →( )-6 →2,在箭头上方标注逆向运算符号(×4、+6),让解题步骤更清晰。
(三)推行 “题型归类法” 梳理解题思路
三年级应用题题型相对固定,如归一问题、归总问题、和差问题等,按 “题型分类” 整理解题方法:
归一问题(如 “2 千克葡萄 16 元,买 5 千克葡萄需要多少钱”):先计算 “单一量”(每千克葡萄 8 元),再根据单一量求总量;
归总问题(如 “老师给学生分笔记本,每人分 5 本,可分给 12 人,若每人分 6 本,能分给多少人”):先求出 “总数量”(60 本),再根据新的分配标准计算人数。
准备专属错题本,按题型分类记录错题,详细标注错误原因(如 “忽略‘平均’关键词”“单位换算遗漏”),定期复习错题,总结同类题型的解题规律,避免重复犯错。
三、培育数学思维:推动从 “书本学习” 到 “生活应用” 的延伸
三年级是逻辑思维发展的黄金期,通过多元化活动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一)在生活实践中渗透数学应用
购物时,让孩子计算商品总价、核对找零金额(练习整数与小数运算);
装修房间时,参与测量墙面长度、家具尺寸(深化对 “米”“厘米” 等长度单位的理解);
分零食时,讨论 “每人能分到几分之几”(巩固分数概念),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借助趣味游戏锻炼数学思维
开展四宫格、六宫格数独游戏,通过填充数字训练逻辑推理与数字敏感度;
进行搭积木、折纸活动,观察立体图形的展开面,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关系,为后续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玩转 “24 点” 游戏,用 4 张 1-10 的扑克牌,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组合出 24,提升运算灵活性与思维敏捷度。
(三)通过 “说题训练” 理清解题逻辑
孩子完成作业后,鼓励其 “当小老师”,向家长讲解解题过程:“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我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若讲解过程中出现卡顿,说明孩子对解题思路理解不透彻,需引导其重新分析题目,梳理逻辑链条,在表达与思考的过程中,强化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