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从一线语文教师到区域学科领航者,文山市第四小学党员教师柏雁蓝扎根讲台35载。她身兼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数职,以热爱为笔、坚守为墨,让语文课成为学生鲜活的“文学之旅”,更成为无数人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只要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们的笑脸,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这句话是她深耕教育的初心写照。
暖心护苗:用爱为特殊孩子搭起成长阶梯
在柏雁蓝的教育理念里,没有“调皮学生”,只有“需要更多关注的孩子”,残疾学生更是她的牵挂。曾有一位肢体残疾男孩,写字缓慢、上课沉默,柏雁蓝暗下决心帮他融入集体。她利用休息时间握其手练写字,纠正握笔姿势;语文课特意留足时间让他发言,还提前和同学约定认真倾听。为助他融入班级,她设计“同桌互助”小组,调整班级活动规则,如“诗词接龙”允许用手势辅助。渐渐地,男孩字越写越工整,还在朗诵比赛中站上讲台,赛后拉着她说:“您让我知道,我也能发光。”
面对留守儿童小宇,柏雁蓝同样倾注心血。小宇因父母在外打工,字迹歪扭、自卑寡言。她翻遍小宇作业本定制“成长计划”:语文课叫他读短段落建自信,批改作文写鼓励话语,课余手把手教他练字。后来小宇作文进步显著,还写道:“柏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此外,学生感冒时她递姜茶、披外套,熟记学生饮食喜好与过敏情况,用真心让每个孩子带着被爱的底气成长。
匠心授课:让语文课堂扎根生活土壤
“语文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能走进生活的‘活知识’”,为践行这句话,柏雁蓝35年坚持“备课不重样”。教《桂林山水》,她搜集资料、拍家乡山水视频,让学生对比“课文美”与“身边美”;教《少年闰土》,她准备竹匾、短棒模拟“雪地捕鸟”,让抽象文字变具象快乐。
教学中,她兼顾不同层次学生,针对学优生设计拓展任务:古诗教学引导探究创作背景、仿写古诗;开展“班级读书分享会”,带动阅读氛围;作文教学布置个性化主题并一对一指导。班级管理上,她以“细”为诀:每天提前20分钟到班,课间巡查,放学前整理教室;打造班级“读书角”“成长树”,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州、市、校级“先进班集体”。
倾心传帮带:让教育微光汇聚成炬
作为教研组长,柏雁蓝毫无保留分享经验。她将35年教学笔记梳理成教学重点手册供同事参考,主动听年轻老师的课,探讨低年级教学方法。去年为敲定《秋天的雨》单元设计,她和教研组从下午5点讨论到晚上8点,直至所有人明晰教学细节。
在学区“青蓝”工程中,她先后带十多位徒弟,从改教案到磨公开课全程指导。此前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她反复帮选手磨课提建议,助力多人获佳绩。凭借出色教学,她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市“教学能手”称号,年度考核连续23年优秀,三次获市级三等记功。
35年岁月流转,柏雁蓝没有惊天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华丽辞藻,只有对教育的一腔赤诚。她先后获评州、市、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如一束暖光,照亮学生成长路,也带动更多教育者前行,用平凡岁月书写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来源:文山市第四小学 柏雁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