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建、共享、共研、共育”
为核心理念
创新搭建“1+1+N” 数字教联体体系
打破校际壁垒
盘活优质资源
重塑教研生态
为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注入强劲 “数字动能”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
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走出了一条极具辨识度的教育改革之路
成为区域内教联体建设的标杆样板
“1+1+N” 筑根基
打造数字教联体 “智慧中枢”
吉林街小学以武汉教育云平台为底座,构建“1个教联体线上社区+1个导航中枢+N个校本特色应用”的数字化架构,为教联体运行筑牢“智慧底座”。
线上社区聚合力:整合“活动通知、课程资源、成果展示”等核心板块,教联体成员校实时共享政策文件、特色教学案例与跨校活动资讯。目前已发布多条跨校活动动态,沉淀优质课程案例十余个,实现“一端登录,全链资源共享”,让校际沟通从“分散碎片”走向“高效聚合”。
导航中枢提效能:打造“一站式服务”主页,无缝链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外部优质资源与AI工具超市。教师无需切换多平台,即可完成备课、教研、学情分析等全流程工作;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校本应用显特色:聚合教师网盘、课程资源库、主题活动库、迎检文件系统四大平台,依托NAS存储技术保障资源安全。目前平台已积累教联体学校省市级优质课例,形成“一校有特色、多校共联动”的资源生态,让每所成员校都能在共享中彰显个性。
“人人通”融场景
激活“数智育人”新引擎
以“人人通”平台为核心枢纽,吉林街小学将数字化深度融入教学、管理、家校共育等场景,让教育更精准、更温暖。
学生画像“千人千面”:构建“新三好学生”多维度评价体系,教师通过“人人通”实时点评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活动成果,学生凭积分兑换精神奖励。学期末,系统自动生成包含成长轨迹、优势短板的数字画像与教师个性化寄语,并同步推送家长。
智慧阅卷“精准提效”:从四年级开始试点逐步推广至四至六年级全学段,无纸化阅卷系统实现“一键生成成绩、精准分析学情”。教师可快速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为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提供数据支撑,让教学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教学针对性显著增强。
“分层培训”强队伍
锻造数字教联体“主力军”
教师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吉林街小学构建“校级+骨干+技术”三层培训体系,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数字教联体的“参与者、受益者、引领者”。
全员培训“全覆盖”:组织教联体成员校教师系统学习教育云平台、导航中枢等操作技能,确保100%教师熟练掌握基础数字化教学工具,为深度参与教联体工作筑牢技能基础。
骨干特训“树标杆”:选拔学科带头人参与AI辅助教学、课例解构等专项培训,已培养多名数字骨干教师,这些老师成为教联体教研活动的“领头雁”,带动整体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技术团队“保畅通”:组建专业技术运维团队,负责校本NAS存储平台管理、直播设备调试等工作,累计解决成员校技术难题80余件,保障教联体数字化平台稳定运行,为各项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跨校大教研”破壁垒
绘就教育均衡“同心圆”
依托数字教联体平台,吉林街小学创新推出“线上+线下”融合的跨校大教研模式,打破学校壁垒,让优质教研资源惠及每一位教师。
常态化开展,形成固定节奏:每月第三周周五15:40-17:00,教联体跨校区大教研活动准时启动,每学期开展5-6次。活动覆盖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每学期还根据需求增设科学、体艺等特色学科专题教研,形成“月月有主题、科科有突破”的教研节奏。
轮换制牵头,保障均衡参与:实行“学科牵头校区制”,以一学期为周期,让各成员校轮流承担主会场任务,确保每所学校都能参与教研组织、展示学科优势,促进各校区学科均衡发展。
全流程闭环,提升教研实效:活动前,牵头学校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筛选优质课例,组织教师前置学习;活动中,骨干教师在主会场进行课例亮点赏析、深度解构与本土化迁移指导,其他成员校教师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线上观摩、分组研讨;活动后,整理“教研资源包”上传至数字平台,教师提交学习心得与教学设计,并将成果应用于课堂。形成“筛选-研讨-应用-反馈”的全流程闭环,让教研真正服务于教学提升。
从“单校独行”到“联校共舞”,从“资源孤岛”到“融通共享”,吉林街小学以数字教联体为抓手,用技术打破教育边界,用协作激活发展动能。未来,吉林街小学教联体将携手教联体学校钢城第十二小学、钢城第十八小学、钢城第十九小学继续深化“共建共享共研”理念,持续优化数字教联体生态,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多“吉小智慧”与“吉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