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李笑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越是刻意巴结,别人越是避之不及。
真正的人脉,从来不是靠讨好得来的。
生活中,总有人以为陪笑陪喝就能换来贵人相助。
但现实是,没有实力的迎合,终将沦为无用的讨好。
在这个世界上,你能依靠的从来不是认识谁,而是你是谁。
1
哈佛商学院一项持续十年的追踪研究显示:
低收入群体每年花在社交应酬上的时间,比高收入群体多出近200小时。
越是渴望走捷径的人,越容易陷入无效社交的陷阱。
前华为高管李明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部门曾经有个年轻人,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种行业峰会。
每次回来,名片收了一堆,微信加了不少,逢人便说“我认识某公司老总”。
有一次公司遇到一个技术难题,年轻人主动请缨,说可以找他“认识”的专家帮忙。
结果电话打过去,对方根本不记得他是谁,简单客套两句就挂了电话。
反倒是团队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工程师,连夜查阅资料,最终独立解决了问题。
《经济学人》中有这样一句名言:
“社交圈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当你无法提供对等价值时,再好的人脉也只是通讯录里的一个名字。”
2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几乎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
她的时间都花在实验室里,继续着她的研究工作。
即便如此,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依然主动向她抛出橄榄枝。
任正非在华为内部会议上说过一句经典的话:
“我不是不想社交,我是没时间社交。把产品做好,就是最好的社交。”
正是这种专注,让华为从一个小作坊成长为通信巨头,各国政要主动上门洽谈合作。
真正厉害的人都明白:与其巴结他人,不如提升自己。
当你成为一座高山,自然会有登山者慕名而来。
3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创业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初他为了办英语培训班,四处求人找关系,却屡屡碰壁。
后来他下定决心,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疯狂备课,成为当地最好的英语老师。
学生们口耳相传,培训班很快爆满。曾经对他爱答不理的人,主动找来合作。
马云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
“在你没有实力之前,全世界都不会给你让路。当你有实力之后,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人在低谷时,最该做的不是四处巴结,而是静心修炼。
把应酬的时间用来学习,把讨好别人的精力用来提升专业能力。
当你足够优秀,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
人脉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你不需要刻意经营什么关系,只需要专注经营自己。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认识多少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愿意认识你。
点个赞吧,从现在开始,把时间投资在自己身上,当你发光发热,自然能照亮前路,吸引同行者。哈佛研究曝光:穷人沉迷社交,富人专注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