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民俗与艺术的长河中,钟馗以其独特的文化生命力绵延不绝。其形象可追溯至唐代典籍与民间传说的交融:相传唐玄宗患病时,梦一小鬼盗物,后有一大鬼破梦而出,捉而啖之,自称钟馗,言因貌丑落第愤而自尽,誓为君王扫尽天下妖邪。玄宗醒后病愈,遂命吴道子绘其形,“钟馗捉鬼”由此流传,成为民间驱邪禳灾的精神象征。
钟馗系列1 李磊 2025年
钟馗何以深受百姓喜爱?其根源在于他承载了人们对“平安”最朴素的祈愿。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面对疾病与灾祸的无常,人们渴望超自然力量的庇佑。钟馗既是铁面无私的“判官”,以威严震慑邪祟;又是心怀悲悯的“守护者”,以勇猛护佑苍生。这一“祛恶”与“护善”的双重特质,使他超越了一般神话角色,成为民俗信仰中的“平民英雄”。
钟馗系列2 李磊 2025年
画家李磊(字一点,曾用名三石)与钟馗的艺术因缘,正是这一文化精神的当代延续。作为七零后河南邓州人,李磊早年毕业于师范院校,任教于中学,却始终心系丹青;后赴西安美院深造,技艺与眼界同步提升。为追求艺术自由,他毅然北上,师从知名画家张春和,并涉足影视舞美设计,参与多部作品创作。丰富的艺术实践滋养其笔墨,豪放的性格更与钟馗意气相投。多年来,他潜心揣摩钟馗形神,落笔从容,渐入化境。
钟馗系列3 李磊 2025年
在李磊的《钟馗系列图》中,传统国画不仅是形象的再现,更是文化精神与个人修养的凝铸。其笔法以“线”立骨:中锋勾勒衣袍褶皱,如屈铁盘丝,既显刚正不阿之性,又通过线条的疾徐顿挫,营造出动态张力——或怒目圆睁时须发戟张,或挥剑驱邪时衣袂飞扬,线与线的交织,令钟馗的勇武威严跃然纸上。同时,他以“墨”辅神:浓墨点睛,锐利慑人;淡墨晕染,虚实相生,使钟馗从平面的卷轴中巍然立起。
钟馗系列4 李磊 2025年
设色方面,红白二色的运用尤见匠心。红色属传统“五色”之赤,对应五行中的“火”,象征光明与驱邪之力。画中钟馗的冠带、朱笔常以朱砂、曙红点染,如火焰破暗,既呼应“驱邪”本义,亦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白色对应“金”,多用于面部或衣袍高光,既契合传说中冷峻之貌,又以素净衬托炽烈,暗合阴阳相生、虚实互映的美学理念。
钟馗系列5 李磊 2025年
更深一层,这般设色暗合“阴阳五行”的哲学内核:红为阳,主生发驱散;白为阴,主收敛沉静。二者在画面中相争相融,既是“正邪对抗”的隐喻,亦达成“阴阳平衡”的和谐——恰如民俗中“驱邪”终为“护正”,艺术中“色彩冲突”亦归于“精神统一”。
李磊的《钟馗系列图》因而成为一面映照古今的镜子:既折射古人的心灵图景,也让今人触摸民俗的体温,更透出画者自身的艺术追寻。他笔下的钟馗,并非冰冷神祇,而是携着笔墨深情与多元积淀的“活”的符号——线的刚劲、墨的浓淡、色的冷暖,终归于人对平安的渴慕、对正义的持守。这正是钟馗在国画中永生的奥秘,也是李磊以画笔续写传统、在当代语境中唤醒文化符号的生动实践。
2024年,李磊和张春和老师在云南丽江参观
2017年 9月25日,李磊和张春和老师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电影《云上石头城》首映式
(文:向前)
上一篇:厦门新加坡最正规十大中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