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组高中议论文“双排组合”人物素材
开心田螺
2025-10-10 13:09:15
0

转载来源:高考语文

01 适用主题:乐观坚韧

刘禹锡+尼克·胡哲

“乐观是一种信念,指引你走向光明,激发你的能量,助你实现梦想。”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还能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昂扬诗句,在陋室中以“惟吾德馨”自勉,用乐观心态对抗逆境,让生命在困境中绽放光彩。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却从未自暴自弃。他学习游泳、打字,用演讲的方式激励来他人,写下《人生不设限》传递希望,用坚韧意志克服生理缺陷,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没手没脚,也能活出精彩人生”。真正的乐观坚韧,是看清了生活的波澜,却依然能做自己命运的舵手。

02 适用主题:探索未知

徐霞客+哥伦布

“去探索,去发现,去征服。”徐霞客一生游历名山大川,用三十年时间考察地理地貌,攀悬崖、涉险滩,记录山脉河流、动植物分布,写下《徐霞客游记》,纠正前人地理错误,成为中国地理考察先驱,用脚步丈量未知世界。哥伦布坚信地圆说,顶着“疯子”的质疑,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历经风浪与船员的不信任,最终发现新大陆,开启地理大发现时代,用勇气探索世界奥秘。探索精神无处不在,无论是面向广袤宇宙,还是深入内心世界,它都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

03 适用主题:工匠精神

庖丁+王震华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庖丁解牛时目无全牛,对牛的骨骼结构了然于胸,刀刃在骨缝间游走自如,“以无厚入有间”,凭借数十年经验练就精湛技艺,诠释“熟能生巧”的工匠精神。王震华耗费5年时间,用传统榫卯工艺复刻故宫角楼模型,不用一钉一胶,精准还原七千多个零件结构。他反复打磨每个部件,只为毫米级的精准,让古建筑技艺在当代传承,用专注诠释精益求精的匠心。工匠精神是“技进乎道”的哲学升华,也是“锲而不舍”的持久坚持,这种精神早已融入中国文化血脉,成为追求卓越的永恒标准。

04 适用主题:教育兴国

孔子+陶行知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孔子周游列国推行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教育垄断,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编订六经传承文化,开创私学先河,用教育播撒智慧火种,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放弃大学教授职位投身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倡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让教育扎根生活,用毕生精力践行教育救国理想。尊重教育、鼓励学习,是立国的根本;发掘贤能、培养人才,是治理政事的首要任务。

05 适用主题:勤俭节约

周恩来+雷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周恩来总理生活简朴,衣服补丁摞补丁仍坚持穿着,饮食清淡,办公用品反复使用,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国家建设,用自身行动践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成为全党楷模。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节约每一个铜板”,他把旧袜子补了又穿,把节约的钱捐给灾区,用“螺丝钉”精神践行勤俭节约,在平凡生活中展现高尚品格。纵观历史,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成功无不是因为勤俭,而败亡皆由于奢侈。

06 适用主题:知错能改

廉颇+周处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廉颇起初对蔺相如居功不满,得知蔺相如以国家为重的苦心后,深感愧疚,赤裸上身背负荆条登门请罪,两人冰释前嫌共保赵国,用坦诚认错展现知错能改的胸襟。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被称为“三害”之一,得知百姓将他与猛虎、蛟龙并称后幡然醒悟,射虎斩蛟改过自新,拜师学习终成栋梁,用行动证明“浪子回头金不换”。“知错能改”是一个将错误转化为自我提升契机的积极过程,付诸行动去改正,从而达到“善莫大焉”的结果。

07 适用主题:志存高远

陈胜+周恩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陈胜年轻时为人佣耕,却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不满秦末暴政揭竿而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用远大志向点燃反抗烈火。周恩来少年时目睹国难当头,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此后一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奔走,成为新中国缔造者之一,用毕生践行少年志向,成就伟大人生。真正的“高远”,往往不仅仅是个人成就,更是与时代、国家、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是为更多人创造价值的胸怀。

08 适用主题:坚韧不拔

勾践+曹雪芹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勾践兵败吴国后,忍辱负重为奴三年,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最终击败吴国一雪前耻,用坚韧书写复国传奇。曹雪芹晚年穷困潦倒,住在陋室中衣食无着,却坚持创作《红楼梦》。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即使幼子天折、贫病交加也未放弃,用生命最后时光完成这部文学巨著,用坚韧成就不经典。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的才能,还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09 适用主题:文化传承

叶嘉莹+樊锦诗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叶嘉莹一生痴迷古典诗词,从战乱中辗转讲学,到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再到晚年回国执教,她将诗词之美播撒四方。90多岁高龄仍坚持授课,捐出毕生积蓄设立奖学金,让古典诗词在当代焕发生机,被誉为“穿裙子的‘士’”,用一生守护诗词文脉。樊锦诗扎根敦煌57年,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老人,她潜心研究敦煌壁画,提出“数字敦煌”理念,用现代技术保护千年文物。面对风沙侵袭与条件艰苦,她始终坚守,让莫高窟的艺术瑰宝得以传承,被称为“敦煌女儿”,用坚守诠释文化传承的责任。真正的文化传承,是守护根基之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10 适用主题:无私奉献

雷锋+张桂梅

“人生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冒雨护送老人孩子,为战友缝补衣服,把省吃俭用的钱捐给灾区,在日记中写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他用一件件小事践行奉献精神,成为“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张桂梅在贫困山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教育一线。她身患多种疾病,却每天凌晨5点起床,陪学生早读、备课,走遍山区家访,帮助数千名女孩走出大山。她将全部心血倾注教育,用无私奉献点亮女孩们的梦想之灯。无私奉献的最高境界,是将他人的需要置于自我之上,在给予中实现生命的永恒价值。

11 适用主题:理想信念

玄奘+马丁·路德·金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玄奘为求佛法真谛,立下西行取经宏愿。他孤身一人穿越沙漠戈壁,翻越雪山高原,历经盗贼劫掠、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徒步数万里,历时17年抵达印度。在那烂陀寺苦学5年,带回大量佛经,译经传教,用信念支撑完成史诗般的旅程,成就中印文化交流佳话。马丁·路德·金怀揣“种族平等”的理想,领导美国民权运动。他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组织和平游行,面对威胁与暴力从不退缩。即使身陷囹圄、遭遇暗杀,他仍坚信平等自由的理想终将实现,用生命点燃种族平等的火炬。理想信念赋予我们“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激发“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最终将无形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脚下坚实的步伐和改变世界的伟大实践。

12 适用主题:勤奋刻苦

祖逖+王羲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祖逖为收复中原,与刘琨“闻鸡起舞”,每天凌晨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寒来暑往从不间断。他刻苦研习兵法,带领军队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用勤奋成就军事功业,诠释“勤能补拙”的道理。王羲之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为掌握笔法,他观察鹅游姿态领悟运笔之道,在木板上写字浸透三分,家中池塘因洗砚台而变黑。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练习,让他书法技艺炉火纯青,成为“书圣”,留下千古佳作。勤奋刻苦是雕刻自我的刻刀,它以“水滴石穿”的韧性、“勤能补拙”的务实,将平凡日常淬炼为非凡成就。

13 适用主题:团结协作

廉颇+蔺相如、邓稼先+于敏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廉颇与蔺相如为赵国安危摒弃前嫌,蔺相如以国家为重宽容忍让,廉颇负荆请罪坦诚认错,两人“将相和”共同抵御外敌,让赵国强盛一时,演绎团结兴邦的佳话。邓稼先与于敏在“两弹一星”研制中紧密协作,邓稼先统筹全局,于敏深耕理论,他们在荒漠中相互支持、攻克难关,没有公开论文、没有荣誉炫耀,却共同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定基础,用协作精神创造国之重器。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限的。无论是攻克难关、创造奇迹还是实现共同目标,团结协作都是最强大的引擎。

14 适用主题:自我超越

苏炳添+谷爱凌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苏炳添为突破黄种人短跑极限,30岁后改变起跑技术,每天训练量远超常人,反复打磨每个动作细节。他克服年龄与伤病困扰,跑出9秒83的亚洲新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用坚持实现自我超越。谷爱凌在滑雪事业中不断挑战高难度动作,为掌握新技巧,她反复练习摔倒再爬起,即使受伤也不放弃。北京冬奥会上,她挑战超高难度动作夺冠,从斯坦福学霸到奥运冠军,在不同领域突破自我,展现青春力量。真正的冠军,终其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天赋、惰性和恐惧搏斗,他们的伟大不在于征服对手,而在于一次又一次地,击碎那个曾经被认为不可逾越的“自己”。

15 适用主题:勇敢无畏

文天祥+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宁死不降,在狱中写下《正气歌》明志,临刑前从容跪拜南方故国,用生命彰显“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无畏气节。林则徐为国家安危,顶着重重压力开展禁烟运动,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面对列强威胁毫不退缩,展现为国为民的勇敢担当。民族英雄的勇敢无畏,是宁可玉碎也要坚守民族气节的血性,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担当。

16 适用主题:感恩回报

韩信+黄香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韩信年轻时受漂母分食之恩,功成名就后以千金相报,践行“一饭千金”的承诺,用行动诠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之道。黄香九岁丧母,悉心照料父亲,夏天为父扇凉枕席,冬天用身体温暖被褥,“扇枕温衾”的孝行被载入《二十四孝》,用纯真孝心传递感恩美德,成为千古传颂的典范。心存感恩,身行义事,我们要感恩生活中的所有馈赠,并用最真诚的行动,将这份温暖加倍地回馈给他人与世界。

17 适用主题:坚守初心

袁隆平+屠呦呦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袁隆平目睹饥荒年代的苦难,立下“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初心。他扎根稻田数十载,顶着烈日、踏着泥泞,在质疑声中坚持杂交水稻研究,历经数千次失败后,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屠呦呦受古籍启发,带着“救治疟疾患者”的信念投身研究。她查阅数千份文献,尝试380多种提取方法,在简陋实验室里反复试验,终于从青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成分,研制出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用一生践行科研为民的初心。坚守初心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惊天动地,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微小坚持积累而成,最终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18 适用主题:逆境成长

司马迁+贝多芬

“生命的伟大不在于永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站起。”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这是比死亡更残酷的屈辱。他曾痛不欲生,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支撑着他,忍辱负重十余载,遍访史料、笔耕不辍,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让生命在逆境中绽放不析光芒。贝多芬在音乐创作巅峰期遭遇失聪,这对音乐家是致命打击。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用牙咬木棒感知琴键震动,将满腔悲愤与对生命的热爱融入音符,创作《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经典,用旋律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逆境中成就音乐传奇。逆境从不承诺成长,它只提供土壤,真正让种子破土而出的,永远是黑暗中仍向上伸展的生命力。

19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

文天祥+钱学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散尽家财组织义军抗元。兵败被俘后,元军以高官厚禄利诱,以死亡威胁,他始终坚贞不屈,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生命诠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气节。钱学森在美国功成名就,却始终心系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他毅然放弃优渥生活,冲破美国重重阻挠,历经五年艰辛回到祖国怀抱。他投身“两弹一星”研制,在荒漠戈壁中攻坚克难,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基础,用赤子之心践行“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的爱国誓言。无数仁人志士将“家国情怀”所蕴含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对家国的热爱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20 适用主题:创新突破

蔡伦+爱迪生

“创新不是选修课,是不满者的生存法则。”蔡伦目睹竹简笨重、绢帛昂贵的书写困境,突破传统思维,遍寻原料、改良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廉价材料造出轻便易用的纸张。这一创新彻底改变知识传播方式,让文明得以更广泛传承,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爱迪生不满足于现有照明方式,带着“让世界告别黑暗”的目标,试验上千种材料,经历无数次失败。他在实验室连续工作数十小时,终于发明耐用碳丝灯泡,让电灯走进千家万户。此外,他一生拥有千余项专利,从留声机到电影摄影机,用持续创新点亮人类生活。不满是创新的原始燃料,而行动是点燃它的火星,真正的创新者把不满转化构造未来的蓝图。

21 适用主题:厚积薄发

王羲之+居里夫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为求笔法精进,将一池塘水染黑仍不辍练习。他临摹名家碑帖,揣摩字体结构,在日常生活中见字就学、遇笔即练,甚至在衣服上划写练字。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他形成独特书法风格,《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书法史上的丰碑。居里夫人为探索放射性元素,在简陋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繁重工作。她和丈夫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镭,寒冬酷暑从未停歇,历时四年终于发现镭元素。面对辐射危害,她仍坚持研究,两获诺贝尔奖,用毕生奋斗诠释“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尊重积累的规律,专注当下,深耕不辍,才能从容不迫、精准有力地“薄发”,绽放出积蓄已久的璀璨光芒。

22 适用主题:责任担当

范仲淹+钟南山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范仲淹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信条。他在朝为官时,直言进谏推行改革;成守边疆时,整顿军务抵御外敌;被贬地方时,兴修水利、兴办教育。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心系百姓疾苦与国家安危,用一生践行忧国忧民的责任担当。钟南山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挺身而出指明病原体,坚守抗疫一线;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84岁的他再次逆行出征,奔赴武汉调研疫情,提出“人传人”警示,指导防疫工作。他不顾高龄与风险,用专业与担当守护人民健康,诠释“医者仁心”的责任与使命。无论身处何位,都应摒弃空谈、躬身力行,在行动中铸就人格的脊梁,照亮前行的道路。真正的担当,始于认知,成于行动,归于奉献。

23 适用主题:乐观豁达

苏轼+海伦·凯勒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却始终笑对人生。在黄州,他躬耕东坡、酿酒煮茶,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惠州,他品荔枝、建苏堤,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无论境遇如何,他总能在生活中寻得乐趣,用诗词传递豁达心境。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失聪,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在安妮老师帮助下,她学会用触觉感知世界,以乐观心态面对困境。她刻苦学习盲文,考入哈佛大学,成为作家和教育家,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文字告诉世界: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心怀阳光。真正的乐观豁达,既能品味百花秋月之静美,亦能化苦痛为养分,于暗礁中扬起风帆,最终让生命在平衡向前的行动中,活成一道穿越阴霾的星光。

24 适用主题:诚信立身

季布+晏殊

诚信是灵魂的镜子,照见品格的高度;守信是人生的印章,盖印永恒的尊严。”季布为人重诺守信,民间流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他曾效力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刘邦称帝后悬赏捉拿他,却因他的诚信名声,有人冒死保护。后来刘邦赦免并重用他,正是看中他“一诺千金”的品格。晏殊年少应试时,发现考题是自己曾练习过的,主动向皇帝说明并请求换题。皇帝赞赏他的诚信,破格提拔。他为官后始终坚守诚信原则,待人处事光明磊落,成为北宋名相,其诚信品格被后世传颂,印证“人无信不立”的道理。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失去诚信,就如同树木失去根系,终将倾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留学季截止提醒!国内同学入门必... 从2025申请来看‚ 讲好自己的专业成长小故事极为关键。 现在90%的申请者成绩都特好,UF的招生主...
2025年成人高考须知 报名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
“后悔多考了100分”,浙大女... 浙江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在985高校中排名前列,无论是综合排名还是在家长心中的含金量都是...
中国大学简称,谁最“防撞”? “你是哪个大学的?”“南大。”“哪个南大?” 这样的追问想必并不陌生——有人一句话秒判母校,有人却要...
小天赐,终为父母当年的“冲动”... 当别的小朋友坐在幼儿园里,看着自己年轻父母开家长会的时候,天赐的身边却坐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
2026考研预报名今日开始!港...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预报名、部分港澳高校开通2026年本科招生申请通道、2026年空军海军招飞...
寒露过后5碗汤,婆婆每年都做给... 寒露天气转凉,要开始琢磨着给孩子补营养啦。 孩子的身体和我们大人是真不一样! 这不气温一降,我...
2026华南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020100理论经济学、020200应用经济学 Part 1 - 考...
重磅官宣2026年度泰晤士高等... 国际教育知名媒体人 赵刚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9日,2026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
泰国本土中文教师探讨中文教学新... 中新社曼谷10月9日电 (记者 李映民)由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泰国博仁大学、泰国华文教师公会联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