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迎来秋假!5天可以说走就走,家长没假期谁能陪孩子?
开心田螺
2025-10-20 19:12:06
0

今年多地中小学推行的秋假,成了孩子们期待的 “小惊喜”—— 浙江全省已实现春秋假全覆盖,广东佛山等城市也同步试点,3 天假期衔接周末形成 5 天连休,足够让孩子走出课堂,在旅行或研学中践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成长理念。可这份政策善意,却卡在 “落地难” 的现实里:学校不敢组织集体活动,家长没时间陪伴,本该充实的秋假,反倒可能变成孩子的 “宅家空窗期”。

学校的 “不敢为”,根源在于对安全责任的过度焦虑。如今不少学校连常规的春游、运动会都慎之又慎,更别提秋假期间的外出活动 —— 此前有学校因课余播放影片致孩子受惊被追责索赔的案例,让校方陷入 “多做多错” 的困境。但这并非无解,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的《青少年研学游风险管理》(ISO 31031)早已给出答案: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配置专业救援资源、制定动态风险预案,就能实现安全与体验的平衡。比如户外研学可配备急救人员与装备,室内活动则侧重内容审核,用系统化管理替代 “一刀切” 的回避。

家长的 “陪不了”,则戳中了职工假期与学生假期错位的痛点。成年人带薪年假制度虽已确立,但多数企业缺乏弹性休假机制,秋假与工作日的重叠,让家长陷入 “陪孩子就误工作” 的两难。这需要企业与社会形成合力:一方面企业可推行 “亲子弹性假”,允许员工在秋假期间优先使用年假,通过错峰办公保障工作进度;另一方面社区与文旅部门可补位,联合推出 “托管式研学”,由专业机构带领孩子探访本地博物馆、科技馆,既解决家长的看护难题,也让研学落地生根。

秋假的价值,从来不是简单的 “放假休息”,而是给孩子提供课堂外的成长场景。要让这份价值落地,既需要学校借助专业标准破解 “安全焦虑”,主动设计合规的研学活动;也需要企业与社会打通 “时间壁垒”,让家长有机会参与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转变 “出事就追责” 的心态,与学校、机构共同承担教育过程中的合理风险。唯有多方协同,才能让秋假真正成为孩子的 “成长假”,而非政策纸面的 “福利项”。

上一篇:教育部:高校重点面向高新技术企业拓岗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6届高校保研率排行榜发布... 按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招考制度,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保研这条路可走。当然,保研除需要所在高校具有...
中小学迎来秋假!5天可以说走就... 今年多地中小学推行的秋假,成了孩子们期待的 “小惊喜”—— 浙江全省已实现春秋假全覆盖,广东佛山等城...
教育部:高校重点面向高新技术企... 教育部近日部署各地各高校广泛汇集用人单位岗位资源,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精准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教...
山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现将山西省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悦读筑梦,书香致远——2025... 初秋的清风翻动书页,思想的微光点亮校园。10月14日上午,邵阳县白仓完小墨香盈袖,一场以阅读为名、以...
“文科生还敢要8000?”山师...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能有多大呢?笔者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例子吧,作为211的在校生,身边的同学都是从大...
丰台区展示2025年教育科研新...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展示交流会暨丰台区2025年教育科研成果系列展示活动(第二场...
各省份专升本公办招生院校名单! 之前给大家整理各省份专升本的招生院校名单,很多同学在问:哪些是公办本科?专升本可以报哪些公办院校? ...
这是成长的对话 而非物质的竞赛 这是成长的对话 而非物质的竞赛 这是成长的对话 而非物质的竞赛 当孩子的生日成为家庭年度“大事”,...
专注力培养秘诀:帮助孩子告别分... 孩子坐不住、写作业拖拉、易分心……这是许多家长的共同困扰。专注力并非天生注定,它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后...